發布時間:2024-06-21 14:56:35 央視新聞客戶端

網絡貨運是數字經濟在物流行業的具體表現形式之一,與傳統物流業相比,最主要的區別在于全流程線上化。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今天(21日)公布的《網絡貨運行業研究報告》顯示,從2020年到2023年,我國網絡貨運發展逐漸從快速擴張期向高質量發展期轉變,市場集中度逐步提高。
根據報告,2023年我國公路貨運市場運輸費用約為5.88萬億元,市場規模持續擴大。2020年至2023年,我國網絡貨運注冊企業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截至2023年底,全國共有3069家網絡貨運企業,2023年全年完成運單量1.3億單,同比增長40.9%。
另外,從注冊企業數量的同比增速來看,從2021年的141%,下降到2022年的29%,2023年進一步降至21%。從2022年起,注冊企業數量增速明顯降低,說明行業的盲目擴張期已經結束,從快速擴張期轉入高質量發展期。
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物流信息服務平臺分會調查統計,2023年我國網絡貨運市場運費總規模約為7000億元,約占全國公路運輸總費用的12%。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 崔忠付:與2022年相比,提升2個百分點,市場滲透率進一步提升。排名前十的企業運費總規模為2400億,約占網絡貨運市場運費總規模的30%,市場集中度逐步提高,有利于物流企業做大做強,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發揮網絡貨運平臺優勢 助力降低物流成本
我國公路貨物運輸量占總貨運量比重約為70%,作為平臺經濟在道路貨物運輸領域的典型代表,網絡貨運平臺的出現,改變了長期以來我國公路運輸市場“小、散、亂”的特點。專家表示,在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的過程中,可以進一步發揮網絡貨運平臺在整合資源、降本增效方面的積極作用。
根據報告,從運輸貨物品類看,70.35%的平臺型物流企業涉及礦產、建材、煤炭等大宗商品運輸業務,其比例高于傳統物流企業,說明平臺型企業在大宗商品運輸方面與傳統物流企業相比具有較大的資源聚集優勢。
另外,與往年相比,從事快遞電商產品及冷鏈運輸的網絡貨運平臺比例有所提高,說明網絡貨運平臺企業正在各垂直細分領域向專業化、精細化發展。
據統計,73.5%的傳統物流企業有參與網絡貨運或拓展網絡貨運業務的意愿,預計行業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 崔忠付:網絡貨運平臺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物流業層層轉包的經營模式,下游直采到車,整合了數以萬計的個體經營者和車輛,打破了末端“小、散、亂”的局面,既減少了運輸組織層面的中間環節,實現降本增效,也為解決行業信用信息歸集難奠定基礎。
專家表示,長久以來我國公路運輸市場呈現“小、散、亂”的特點,個體運輸車輛占比約為72.5%,組織效率較低。網絡貨運企業上游可以直接鏈接制造商貿企業,依托互聯網資源吸收社會車輛,下游直接對接個體司機,提升了運力組織效率,降低了供應鏈整體的協同成本。截至目前,網絡貨運平臺共接入社會運力798.9萬輛、駕駛員647.6萬人。
(總臺央視記者 王善濤)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貴州省現代物流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貴陽召開
- 任豪祥:產學研聯動創新潮 共推行業攀新高
- 全球服務貿易聯盟理事長姜增偉一行來訪中物聯座談交流
- 崔忠付主持《汽車零部件物流 塑料周轉箱尺寸系列及技術要求》國家標準預審會
- 關于開展2025年度全國重點企業統計調查的通知
- 中國公路物流運價周指數報告(2025.5.9)
- 中國物流標準大講堂第34期預告:《物流業與制造業融合 物流項目融合水平評價指南》團體標準宣貫
- 關于舉辦“2025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商貿流通數據要素解決方案大賽”的通知
- 2025年4月份電商物流指數為111.1點
- 蔡進會見華為數字能源中國區副總裁宋凱一行
- 中物聯開展關于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工作的“三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