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企業簡況
公司所處的連云港是國內第九大港口,連云港與寧波港、上海港并列為長三角港口群中的主要樞紐港。公司主營業務是港口貨物裝卸、堆存及相關港務管理服務;公司目前擁有22個生產性泊位及相關資產,下設三個分公司,主要以通用泊位為主,還有3個煤炭泊位及一個液體化工品泊位。截至目前公司氧化鋁、膠合板和鋁錠的吞吐量位居沿海港口第一位,焦炭吞吐量位居沿海港口第二位。同時公司新開發了紅土鎳礦和鋁礬土等貨種, 加大了高費率貨種的開發力度,膠合板、木薯干、鋼鐵、有色礦等優勢貨種的吞吐量明顯增加。
二、 信息建設概述:
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規劃:結合公司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和需求,促使公司信息化工作產生結構性的有效變革,在信息化應用深度和廣度上有明顯進步,把公司信息化建設的總體框架規劃設計為公司生產經營管理及決策的綜合化信息平臺。建立以公司內部應用為內容,涵蓋業務、生產組織、物資、財務、人力資源等生產經營管理各環節的信息化管理平臺。以內部信息化管理平臺為基礎,完善與海關、商檢、鐵路、貨代公司、船代等單位的數據對接交換,建立網上物流管理系統和對外客戶服務系統,逐步建立以公司對外數據連接和提供對外客戶信息化服務平臺。在內外兩個信息化平臺的基礎上,建設公司數據中心,形成公司生產管理和經營決策的綜合性信息化平臺,以支撐公司管理和業務的發展需要,促進公司快速健康的發展。
生產經營信息化管理平臺的主要應用系統有:
三、 信息化系統建設背景:
在港口飛速發展的今天,港口規模不斷擴大(管理幅度和管理層次增加)、市場競爭愈加激烈,對港口整體應變能力和動態控制、協調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港口原有生產管理方式已不能準確、及時的提供現有資源(如財務、生產、營銷等)和管理上的動態信息,由此產生的問題已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港口經營效益的提高和市場競爭能力的增強。
公司正積極通過深化企業內部改革,轉換企業經營機制,使港口按照多功能、全方位、綜合性、現代化的港口發展戰略加速發展。公司努力適應市場經濟需要,大力轉變經營觀念,狠抓運輸質量和服務質量,為貨主、船方提供優質服務。作為一家正在向現代化、市場化邁進的大型國有企業,公司的管理層對現代化的企業管理非常重視,希望借助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來進一步改善企業管理,進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改善服務水平。
在港口目前高速的發展態勢和越來越高的信息及時性要求下,能夠實時反映港口所有生產業務狀況、經營收入分析、客戶聯系管理、生產組織管理、設備物質管理等的“生產經營信息化管理平臺”,就應運而生了。
四、 信息化具體建設及應用情況:
江蘇連云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9月25日, 2007年4月26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公司在職職工4566人,固定資產32.5億人民幣,2013年總收入16.5億元人民幣,利潤1.7億人民幣。
公司所處的連云港一頭牽著中亞歐洲,是我國中西部地區乃至中亞諸國東出太平洋最經濟、最便捷的首選門戶;一頭牽著日本、韓國,是同時距日韓兩國最近的港口,也是泛太平洋地區特別是日韓西進亞歐大陸的首選登陸點。連云港作為國家沿海主樞紐港之一,北臨環渤海經濟圈,與上海港、寧波港同被國家規劃為長三角地區港口群主體港,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功能配套港和長三角經濟圈重要的原料供給港、產品輸出港,是新亞歐大陸橋與長三角經濟圈、環渤海經濟圈緊密相連和互動發展的最佳連接點.目前,公司擁有25個生產泊位,其中10萬噸級以上泊位2個,主要從事港口貨物的中轉裝卸、堆存及相關港務管理業務,涵蓋集裝箱、鐵礦石、糧食、液體化工品及散雜貨裝卸,客貨班輪運輸,國際修造船等領域。其中,煤炭出口享有“唯一無索賠港”盛譽,氧化鋁、木薯干、膠合板和鋁錠接卸量國內領先,焦炭出口、有色礦進口沿海第二,活牲畜接卸排名第三,化肥進口和機械設備出口港穩居第四,糧食進出口位列第五。是國家5A級物流企業。
公司專門成立了信息化領導小組,由生產業務部、投資發展部等部門負責公司信息化建設的投資及推進工作,各分公司分別設立公司的信息化領導小組及主管和實施部門。
公司建立了大規模的局域網,整個光纖網絡為物理環形連接,全面覆蓋到港區內公司所有部門、基層單位。主干網為1000M光纖,100M到桌面,同時有1000M(電信)、1000M(聯通)、100M(移動) 接入,中心交換機為雙機冷備份。公司駐外辦事處可通過VPN訪問公司內部網。
公司計算機硬件配備情況如下:
? PC機:公司使用PC機總量達550 余臺。
? 服務器:各種服務器(含PC服務器)擁有量為15臺。
公司信息數據委托集團通信工程公司,制定了相應的信息備份制度和災難恢復方案,引進了IBM 異地容災備份系統。使用網絡管理工具監控網絡的使用,因特網接入采用NETSCREEN ISG2000防火墻體系和CISCO IDS入侵檢測產品,與外網進行隔離,有專門的信息安全管理部門和人員。對各主要系統和信息按其重要程度和安全風險進行了分級管理,定期對信息技術各層次(物理層、網絡層、系統層、應用層)進行安全評估分析。制定了較完善的信息安全相關操作規程,如信息系統操作規程、容災備份業務連續性管理規程、重要信息的安全備份規程、配置管理規程、安全事件應急預案、安全事件管理規程、機房管理規程、補丁、升級管理規程、用戶權限管理規程、訪問控制管理規范,經常對用戶進行安全意識培訓和技能的培訓。
主要的系統建設及投資情況:
序號 子系統名稱 投資金額(萬元) 實施情況 具體時間 備注
1 財務管理子系統 50 實施結束 2006年以前 不斷更新中
2 物資管理子系統 40
3 設備管理子系統 40
4 工資管理子系統 40
5 業務管理子系統 150 運行中 2006-09年 定期維護
6 調度指揮子系統 120 運行中 2010年
7 卡口管理子系統 160-180 實施中 2012年
8 分析決策子系統 60-80 運行中 2012年
9 子系統整合升級 80-100 分步實施中 2011-14年
10 對外服務信息平臺 150-200 分步實施中 2011-15年
11 視頻監控子系統 900 實施中 2005-2015年 數次更新
12 條形碼理貨子系統 60 運行 2013 業務系統擴充
13 投資項目管理子系統 60 實施中 2013-14年
14 數字集群通信系統 1100 運行 2012-14年
15 移動辦公系統 60 實施中 2014年
(一)已實施完成子系統介紹:
1、業務管理子系統
業務管理系統,涵蓋了件雜貨碼頭業務的整個流程,系統從客戶服務中心開始,定義票貨,申請辦理作業委托,通過確認審核后 進入現場理貨,理貨結果經單證組確認審核,生成各種庫場、業務帳,以及貨物進出碼頭的匯總數據。結算中心負責根據業務類型對裝卸船清單整理,以及與清單相關的委托整理、堆存整理。到計費界面進行自動計算費用生成帳單,打印發票后,金額進入財務應收帳管理。事后可以根據已有業務數據做各種形式的數據分析及定制各種格式的數據報表。
本系統在連云港的件雜貨碼頭的業務管理中的應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適應于以件雜貨的裝卸運輸為對象的沿海和內河碼頭公司的生產業務管理, 為件雜貨碼頭的業務管理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
2、調度指揮子系統
系統通過收集所有可能的生產現場的各種數據并及時進入系統中,包括中控調度的調度指令以及作業現場的變化等。達到的目的:中控調度人員在某一時刻接手時,借助計算機,他能夠在最短的時間了解整個碼頭當前的生產現狀,比如說現在正在進行什么作業,作業中用到什么機械,用到什么人等。所以系統要求要實時的反映現場的情況,并以直觀的方式提供給經理和調度人員,同時要求操作方便。體現出“港口生產調度的主要工作是對港口裝卸生產安排做出指揮和決策,而不只是數據的整理和統計。”的思路。
在新的系統中,以下信息集中在相應的界面中,做到“計劃先行,控制為主”:
晝夜生產計劃、庫場計劃,近期船舶滾動計劃、船舶動態、庫場堆存情況、貨代作業委托、裝卸船裝卸車雜作業的進度情況、機械及完好情況、人力資源及出勤情況、交接班信息,收集關于調度計劃及執行情況所有有用的信息,做到信息及時、完整、可靠。通過對生產組織的實時管理,對作業票開據的實時跟蹤,從而達到精細化生產組織,嚴格控制成本支出的功效。
3、設備物資管理子系統
系統包括設備檔案、運行、故障、維修保養、材料消耗等設備管理的各個方面。系統通過與調度系統的數據共享,對設備運行作業、設備維修、設備消耗的管理,真實記錄了設備故障停機時間、更換備件和修理情況,建立了完整的設備檔案。并對設備的作業實績、維修成本、維修臺次和設備故障停機時間等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有效地降低了設備停機故障時間,提高設備管理水平,從而提高了設備的完好率和利用率。
設備管理人員通過設備管理系統,將需定期維護的設備設定保養條件,包括運行時間、日歷時間等,到設定時間,系統自動向設備管理人員提醒,實現了設備保養檢修的動態管理,提高了設備預防性維護效率。
手工方式下,機械的作業情況要由各設備基層單位每天從作業票分解設備運行和作業數據,制作成報表,工作量非常大,占用了統計員大部分的工作時間。通過設備管理系統,車日報表、故障日報、維修保養實施日記錄、潤滑記錄等報表,只需幾分鐘時間就可完成,報表也不需要紙面方式送公司技術部,技術部通過系統即可完成公司各類報表統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各類數據統計由系統來完成,杜絕了人為因素,數據準確。
4、物資管理子系統
通過對物資采購計劃申報、審批、采購、入庫以及庫存管理的信息化,完成對物資采購及庫存的科學管理。利用物資管理子系統可以做到:
節省了人力,分公司每個月的進出料單據在2000份左右,以前依賴手工統計,每月25號就要結帳,統計數據,制作報表,現在不用半天時間就可完成,并且隨時提供管理需要的各種統計數據
提供豐富的統計分析,為降低成本、保障生產提供了很好的技術手段,如單車核算等過去許多靠手工無法提供的數據,現在都可以隨時提供,同時為設備系統提供材料消耗的各種信息。
二級庫管理是針對公司基層單位倉庫的倉庫管理,包含入庫、出庫、庫存、統計分析等完整的物資管理功能。也使公司可以掌握整個公司的物資消耗、儲備情況。
公司物資部門可以及時掌握庫存缺貨和超儲情況,方便倉庫保管員查找物資,各個用料單位能夠準確掌握物資庫存情況,對于缺乏的材料,預先向物資采購部門提出申請。
5、卡口管理系統:該系統是利用無線射頻卡(RFID)技術,通過在進出港車輛上安裝無線射頻卡,將車輛的相關信息與所運貨物信息、過磅信息以及視頻監控信息連接起來,從而實現對進出車輛、裝載貨物快速準確高效的管理,同時實現與業務系統、調度系統、衡重系統、設備管理系統以及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的有效對接,形成系統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平臺。該系統如成功實施后,不僅大幅提高了門衛對進出車輛及貨物檢查管理水平,有效地防范車輛換牌偷貨,還提升了現場理貨效率,改善碼頭對外形象。
6、分析決策管理系統
依托已有各系統數據資源,建立港口航道、泊位、堆場、設備、集疏運等相關方面的仿真模型;開發碼頭生產計算機輔助決策信息系統,為碼頭生產的船舶進出港調度、泊位利用、資源調度等提供智能決策支持,最大發揮碼頭資源承載能力,提高運作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7、系統應用管理平臺升級改造
現有的子系統在不同時期開發應用,滿足了管理中的一些實時需求,雖然在數據共享,信息交換上實現了互通,但系統功能局限在部門管理之中,在各子系統逐步成熟以后,公司將著手對系統進行整合升級,按照ERP系統管理軟件的設計理念,重新梳理生產經營管理中各個環節,建立公司ERP管理系統,進一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現已將卡口、物資、設備等系統整合。
8、對外信息服務平臺
建立與貨代、船代、海關、商檢、鐵路以及物流公司的信息服務平臺,在實現內部數據共享的同時,拓展與外部客戶、口岸單位的數據對接,實現業務受理、信息傳遞的網絡化,進一步提升公司的辦公效率和服務質量,同時通過信息的互通,真正實現連云港電子口岸建設。與海關的電子通關系統已對接運行,商檢衡重、視頻監管已互通,鐵路信息已對接,船貨代信息實現了共享。
9、其他系統
在前期主體系統的基礎上,我公司深化信息化管理應用,先后又開發了條形碼理貨系統,車輛能源反饋系統、投資項目審批管理系統,還有兩個生產輔助系統:高清視頻監控系統和800M集群通話系統,實現全區域視頻高清監控覆蓋,點對點語音通話,為安全生產提供技術支持。
五、信息化實施效益分析與評估
信息系統的建設和應用,為公司的經營管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服務等各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在減少人員成本開支、節約設備投資等直接經濟效益方面收益約300萬元,在防范風險等間接經濟效益方面約1000余萬元,同時在帶動整個產業鏈方面發揮了巨大的社會效益,提升了連云港港口的知名度,增加了連云港港的競爭力。具體的效果有:
1、 業務流程信息化,支撐了公司發展戰略和目標
信息化管理已深入到公司管理的各個業務環節,建立的多個核心業務系統,已基本完成數據對接,形成了核心業務數據信息鏈。業務費收管理系統、生產調度指揮系統、財務管理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物資管理系統、設備管理系統等核心管理系統在碼頭公司得到了廣泛深入的應用,系統數據不再獨立,實現了共享和對接,保證核心業務的高效有序開展。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還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碼頭的服務水平,在件雜貨碼頭公司管理上與周邊港口相比處于領先地位,從而有力地支持了公司近年來港口吞吐量的持續攀升,提高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為公司的發展戰略和目標的實現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2、 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促進了公司的業務發展
信息處理計算機化、數據傳遞網絡化和生產控制實時化使公司生產控制能力、業務管理能力、客戶服務能力得到提升,提高了勞動生產率。業務操作逐漸從手工辦理向信息化轉移,從現場辦理逐步轉移到網上辦理,船舶數據、鐵路數據、船貨代數據以及視頻監控等數據的對接與交換,不僅提高了數據資源的利用率,也為公司業務發展拓展了空間。公司新開展的商品質押監管業務,即將開展的期貨商品交割倉庫業務,都建立在信息化應用的基礎上。
3、 信息系統的建設和應用,提高了公司的管理水平
優秀的信息系統是現代管理思想的集中體現,信息化的過程也是現代管理思想在公司內部培訓的過程,信息系統建設過程中一些現代化管理思想的學習,也切實的提高了公司管理人員的認識水平,而信息系統的使用則加強了對信息化技術發展的跟蹤、學習,提高了管理的精細化程度,引進了較為先進科學的方法,提高了管理效益和管理水平;公司信息化管理的應用,對公司業務、生產及其他管理各個流程進行了梳理和規范,各項管理系統的應用不僅是管理方法的進步,更是通過系統的本身,促使公司各項工作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
4、 信息技術的高效性,提高了公司的運行效率
信息化技術本身具有的高效性,從源頭數據的獲取、碼頭裝卸過程的計劃、集疏運的監控,到管理數據的流轉,從各個環節使得工作的傳遞、處理效率有了明顯提高。信息高速、準確的傳遞,各類數據資源的利用,使得公司各級單位部門能夠快速地獲得信息、準確地做出決策,加快了公司的運行效率,與幾年前相比,船停時、吞吐量等核心指標大幅度提高,現在一條船從進港到出港整個過程的效率平均比以前提高了20%以上,這直接提高了港口的裝卸效率和經濟效益。
5、 信息技術的應用,降低了公司的運營成本
部分信息資源共享以及其他信息服務,為公司建立了從源頭到高層的溝通平臺,降低了公司各單位部門之間的溝通成本,使公司管理人員能夠準確掌握生產業務信息,科學地進行管理決策,降低了經營風險,獲得了更優秀的服務質量、更滿意的客戶服務和更高的經濟效益,例如:在新上了港口物資綜合管理系統及物資采購管理系統后,港口物資的庫存量在原先的1500萬元基礎上,減少了近8%,每年在報廢品的處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等方面避免的經濟損失達50萬元。
6、 客戶與公司的溝通變得便捷迅速,提高了客戶的滿意度
信息化建設使客戶與公司的溝通變得便捷迅速,縮短了問題的解決周期,使客戶可以方便地與公司進行商業活動,提升了客戶服務能力,改善了企業形象,提高了客戶滿意度,體現了公司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的理念。近年來,客戶的滿意度穩步提升,公司多次榮膺中國海運船港星光榜服務五星級港口稱號,這些與信息化提供的服務支撐手段是分不開的。
7、 積累的大量數據資源,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契機
在生產和業務操作過程中,信息化建設的業務系統對公司管理和業務進行支撐和實現,產生了大量生產、運營、管理、服務和客戶數據,這些重要領域的關鍵數據是優化業務流程、加強內部控制、進行高層決策的依據,是信息化工作的一筆巨大財富,為公司的可持續性發展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最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