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企業案例 > 正文

上海南軟:打造數字供應鏈及物流信息化平臺

發布時間:2024-07-10 14:03:59 中物聯物流信息服務平臺分會


一、企業簡況:

上海南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品牌“物流源”,下文簡稱“南軟科技”),注冊資本2000萬元,成立于2008年5月,公司以“物流科技,科技物流”為理念,主要從事“物流信息化平臺及物流電子回單”的研發及產品運營推廣,致力于為物流上下游企業提供專業的物流信息化、數字化及智能硬件等解決方案,為物流人打造一個標準化、集約化、可視化、無紙化、智能協同的物流源平臺。

物流源通過鏈接發貨方、承運方及收貨方,實現了整車、零擔、多式聯運等多種運輸場景及運輸方式的互聯互通。在運輸中,利用系統和物聯網智能設備跟蹤技術,實現物流全過程的信息透明化動態監控和管理。通過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數據底盤技術的應用,幫助物流行業打通全鏈條、實現整體協同,同時驅動組織商業模式創新和商業生態系統的重構。

二、行業痛點:

眾所周知,供應鏈的暢通對于物流的高效率和低成本運輸至關重要,南軟科技深入物流行業運輸中調研發現,由于我國傳統物流領域信息化水平整體較低,整個物流運輸鏈條,協同差、信息不及時等問題凸顯,嚴重阻礙了物流行業的智能發展:

1、 運輸中物流信息流通受阻,傳遞滯后、處理不及時,轉換運輸方式后“信息孤島”的現象尤為嚴重。

2、 在途運輸不透明、管控難,人工查貨效率低,信息及時性和真實性難保障。

3、 物流訂單繁多,手工管理,效率低、準確率難保障,匯總存管難。

4、 物流紙質單據經過多方流轉易丟失、污損,傳輸效率低,對賬、結算周期長,拖延了企業的回款周期。

5、 缺乏有效的物流KPI考核數據,企業無法有效考核承運方的服務水平。

6、 物流運營數據收集困難,真實性存疑,難以有效支撐決策。

7、 物流信息化系統開發、維護成本高,很多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無力承擔。

三、打造數字供應鏈及物流信息化平臺

近年來國家多次出臺政策大力推廣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進程,以數字驅動生產方式的變革。2021年3月5號提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明確把“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作為獨立篇章;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也明確指出要加快數字化建設,數字化作為未來各行各業轉型發展的方向已毋庸置疑。

物流源深入研究我國物流發展現狀和痛點,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為企業搭建數字供應鏈和物流信息化平臺,打通物流業務中數據的流通,串聯起整個運輸鏈,實現供應鏈運輸全鏈條的數字化、透明化,助企業實現物流真正的降本增效,推動我國物流行業的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發展。

(一)運輸全鏈條信息協同,實現互聯互通

物流運輸尤其是中途出現轉包或運輸方式多次轉換,由于缺乏統一的信息化平臺,信息流轉還是以人工收集、匯總為主,不僅信息滯后,還極容易出現物流信息銜接不暢,共享不足的情況,形成的信息壁壘和傳播孤島將嚴重影響物流運輸效率。

1、高效信息協同,一體化平臺

物流源為行業及相關企業提供運輸全鏈條一體化的高效信息協同平臺,實現上下游企業物流信息線上互聯互通,高效穩定流轉,打破信息流通壁壘。通過平臺,哪怕是多式聯運需要多次轉換運輸方式的復合運輸,物流供應鏈運輸全鏈條上的各個主體物流信息也可以線上實時互聯共享,提高了信息的準確性和及時性;無需人工確認、匯總,既降低了人力成本,同時提升了物流信息的流通效率和物流訂單的流轉效率。

2、訂單標準化、管理數字化,讓運輸管理更簡單快捷

同時,物流源信息協同平臺創新物流訂單傳輸方式,實現訂單標準化管理。平臺統一不同運輸方式、各個渠道的物流訂單的傳輸方式,實現各主體企業間物流訂單從簽約、下單、在途管控到簽收、對賬、結算等全程線上自動化作業和數字化管理。物流訂單信息實時交互,減少因訂單形式不一及線下傳輸帶來的整理、匯總煩惱,降低人力交互成本,簡化了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3、開放接口,消除信息孤島

物流源提供一套完整的API接口,各企業可自主決定將內部系統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數據,通過API與物流源實現與其他企業和司機的互聯互通。沒有信息化能力的企業或司機,可直接使用企業版、個體司機版接入物流源。從而消除物流鏈條中的信息孤島,實現全鏈條的互聯互通。


(二)全鏈條運輸透明化、可視化管控

由于缺乏有效的追蹤手段和技術,現階段物流行業內,運輸中極易失去對貨物的追蹤。貨到哪了,是否安全等等,通常很難獲取及時有效的信息,無論是企業還是客戶對全程動態化、透明化的掌控運輸中貨物的在途情況都有迫切的需求。

1、全鏈路在途可視化監控

物流源高效信息化協同平臺結合IoT智能設備——電子回單(已獲取我國海、空貨物運輸許可證),綁定物流訂單隨貨出發。依托電子回單和鐵、水、空等信息網無縫對接,實時采集貨物的在途軌跡、位置、溫濕度、經停地、到達時間等信息同步上傳平臺,以動態化的形式展示,收發貨方和承運方均可實時查詢,全程監管貨物的在途、轉運情況,提高物流的查貨效率和在途數據的及時性和真實性,實現全鏈路的在途可視化監控。

2、預防運輸風險,嚴控時效

運用大數據技術對電子回單實時采集的顆粒化的貨物在途數據、事件進行實時匯總分析,以可視化的形式呈現實時位置、預警信號、實時時效等信息,并第一時間警示異常情況,達到及時提示運輸風險,保證運輸安全和運輸時效的目的;精準的數據分析結果也有助于物流業務的高效運營、快速響應,提高物流的運輸效率。

3、安全簽收,簽收信息實時同步

同時,物流源電子回單設備兼具掃碼簽收功能。一方面,收貨人簽收以及運輸過程中需要進行貨權交接時,通過掃碼識別的方式顯示訂單內容,為交接雙方提供了清點和交接貨物的憑證。另一方面,收貨人唯一簽收驗證碼也保證了貨物簽收的安全性,有效規避代簽、冒簽風險。

簽收完成,簽收結果將同步發送給發貨方、承運方、收貨方,以便各方第一時間知曉簽收結果。

(三)物流單據無紙化,數字化管理

物流運輸中單據多而雜,多式聯運中更是如此,不僅流轉周期長,還容易破損和遺失,難整理,存管壓力也大;回單回收周期長,在很大程度上也拖延了企業的對賬結算和回款周期。

1、物流單據數字化

物流源信息化協同平臺實現了不同運輸方式間物流數據的線上傳輸,相關物流單據的數字化管理、無紙化流通,無需線下流轉、整合,提升物流工作效率的同時降低了用紙、存儲、人力支出等成本,實現供應鏈中運輸全鏈條的無紙化運行。

2、數字化電子回單

物流訂單簽收完成即生成具有法律效力的數字化電子回單,實現回單同步無紙化傳輸,并以此和對賬單作為貨款、運費結算憑證,縮短對賬、回款周期,降低了發貨方和物流企業的資金壓力。

3、無紙化法律保障

同時,物流無紙化中涉及的數字證書、電子簽名等核心組件由中國金融認證中心、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兩家國家級機構提供服務,公信力和可靠性有保障。同時,在線簽署的電子合同,同樣具有法律效力,為物流單據的無紙化流通、數字化管理的推行提供法律保障。

(四)智能對賬、結算,提高財務核算效率

1、物流費用管控

物流源信息化協同平臺合同約定運價模板,建立運價計算標準,擁有多種計價模式,自動計算價格、分攤和合并;異常費用以補充費用形式實時添加,避免后續對賬產生費用不對等糾紛。

且,物流訂單費用報表自動生成,在大大提高了費用核算和明細查詢的效率和準確率的同時,幫助企業及時獲得物流費用明細,明確費用構成,及時優化管理。

2、智能對賬結算

物流運輸中各個運輸方式的物流費用實時記錄、自動匯總、實時生成,簽收完成即獲得詳細的物流應收、應付對賬單,明細清晰,一鍵對賬,無需財務人員一筆筆核算,提高財務核算的效率和準確率。

(五)數字化運營,助力企業運營升級

1、物流數據治理

充分的數據和明確的標準是整個數字化運營體系的基石,通過沉淀數據、復用數據,在企業內部達成持久的統一的業務認知,進而逐步形成統一規劃設計的數字化運營體系。

首先是上下游企業之間達成度量衡、操作時效、統計周期的統一,以及物品、線路、地址、配置等公共信息的沉淀與復用,確保關聯企業之間計算口徑及表達方式保持一致;其次,統一進行訂單等業務數據、運輸軌跡及預警信號等運營數據、價格等商務數據、對賬信息等財務數據、數字化電子回單等憑證數據及其交互記錄的歸集;然后,通過全渠道的高效協同體系形成數據沉淀,通過數據的持久存儲、管控治理,形成數據服務能力反哺業務。

2、物流KPI考核數據真實有效

通過對自動采集的數據分析、挖掘,按照物流源或客戶企業定義的運輸考核指標,使用人工智能技術自動合成KPI報表,以供考核下游承運方,還包括提貨準時率、送貨準時率、回單準時率等等。

3、數字供應鏈,運營與決策支持

物流供應鏈的優化,企業數字化運營都離不開對企業、承運商、客戶等各主體以及作業環節的精細化洞察。通過高效的協同體系、透明化管控的支撐,信息流和物流業務同步流轉、交互,面對業務開展過程中產生的海量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匯總提煉,以便深入挖掘數據價值,從而提供可視化的情報,隨時、隨地掌握業務動態,進而有效的支撐供應鏈及運營決策的優化,助力物流戰略的制定與執行。

物流源提供了一套可視化、數據化、事件化的數字運營支持,主要有如下應用場景:

1、通過多維度、多方位的運營分析,客戶可透過數據大屏進行便捷的事中監控;

2、預警信號和預報信息的應用變事后應急為事前預測;

3、提升員工工作效率和體驗,通過數字化手段變“人找事”為“事找人”;

4、自動生成提貨準時率、送貨準時率、簽收準時率等KPI考核數據,作為決策依據;

對物流企業而言,能便捷的獲取運單實時情況等運營數據,知曉客戶畫像并掌握各條線路的情況,將為高效復盤業務,及時調整經營策略帶來強有力的幫助。

物流數據價值的挖掘還可以服務于企業的決策和發展戰略,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使得我們不需要人工試錯,通過數據去分析物流成本、運營,持續尋找企業的創新點,去發現供應鏈各個環節的阻礙及時針對性的優化等等,最終達到降本增效,可持續發展的效果。

四、數字化和平臺開發實施中遇到的主要困難與解決措施以及信息化建設的組織、推進和深入

(一)解決方案開發實施中遇到的主要困難與解決措施

1、如何在確保貨物位置準確透明的前提下,保護司機的個人隱私

傳統貨物位置跟蹤的方式主要有:安裝車載GPS、手機基站定位、安裝手機APP等,一直留存積弊,比如:安裝麻煩,難落地,功能上存在定位跟蹤難,甚至侵犯司機個人隱私等問題。

針對這一系列問題,物流源平臺刨去傳統的對人對車的監控方式,從定位的根本目的出發,采取對貨物的定位方式。將相關定位技術融合到電子回單設備中,通過對物流訂單綁定的方式,達到電子回單設備對每筆貨物的追蹤。在運輸過程中,實現電子回單設備隨同貨物及紙質回單同步出發、流轉,并在運輸完成后終止軌跡定位。全程司機只需攜帶電子回單設備一同運輸,不僅解決了貨物的層層轉包問題,還避免了侵犯司機的個人隱私,更易實施落地。

2、如何解決貨物定位偏差大,運輸軌跡難以實現實時查詢,用戶體驗不理想等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物流源從用戶的角度出發,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了技術的創新。

(1)定位技術、定位精度、長途運輸不擔心

為了既能滿足客戶對定位精準度的要求,又能充分保證定位設備的使用時間的問題,物流源采取了GPS與LBS相結合的方式,以GPS為主LBS為輔,將定位的精準度控制在20米范圍內的同時,確保電子回單定位設備待機時間30天,保證長途運輸中電子回單也能正常工作。

(2)軌跡的更新,定位時效性保障

物流源根據客戶對貨物軌跡實時位置監控的需求,自主研發了track server應該技術,從而實現貨物位置、設備電量等數據實時更新,以及貨物運輸軌跡的智能計算。

(3)軌跡信息不斷鏈,保證在途信息完整性

在追蹤設備電子回單獲取我國海、空貨物運輸許可證的同時,物流源在電子回單中設置了信息無信號采集功能,在遇到鐵路或水路運輸出現無信號的情況下,電子回單仍然實時采集貨物在途信息留存于設備中,一旦信號接通,立即上傳采集的全部信息,以此保證多式聯運全鏈路中在途信息的完整性。

(4)軌跡數據的實用性和用戶體驗

為了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物流源在電子回單設備中融合了通知與預警的功能,如貨物出發通知、貨物到達通知以及貨物異常的預警預報等。此外為了增加貨物運輸軌跡數據的實用性,還開發出一套考核機制,貨物運輸過程中所產生的數據最終匯總到平臺中進行留檔分析,成為企業發貨時效、到達時效、收貨時效的考核數據等。

3、如何確保物流數據在物流源平臺的安全性

基于用戶對數據安全性的考慮,物流源在開發過程中采取了多重方式保護用戶的物流數據安全。

(1)系統架構集群方式以確保數據的安全性

物流源平臺采取基于微服務的分布式架構,平臺整體部署在云端。阿里云PaaS平臺作為私有云服務的提供商,系統底層就提供了高達99.999%的可靠性。在此基礎之上,物流源構建了基于私有云技術的多個集群,穩定性、可靠性、安全性進一步提升。

(2)數據分割與權限分級的方式以確保用戶數據安全

物流源平臺針對不同的用戶角色,對用戶進行了分級與權限限制。針對不同的角色,給予不同的操作權限,數據訪問獲取和操作權限等。

(二)數字化和平臺實施步驟

1、從整合物流信息開始:數據是一切優化的基礎,首先確定采集挖掘完整的物流數據為目標,通過沉淀數據、復用數據,在企業內部達成持久的統一的業務認知,進而逐步形成統一規劃設計的數字化體系。

2、建立標準:通過打通上下游的信息流通渠道,建立物流企業與上下游的聯系,方便為企業制定考核下游承運商的基準線,設立承運商準入的標準流程:注冊認證、建立線上協作關系、在線簽署電子合同、約定合約報價等,建立一套標準化的流程,來保障業務的可持續性。

3、泛在協同:建立從下單、處理、在途管控、簽收、回單、對賬結算等整個物流運輸全流程各要素的高效端到端協同體系,保證物流運輸高效暢通。

4、在途可視:通過智能追蹤設備對物流訂單的實時定位、在途軌跡、預警預報、溫度檢測等實現運輸過程中的透明化,全程可視化監控。

5、無紙化物流:通過為電子合同、合約、電子回單等物流單據提供可落地、有法律效力的解決方案,實現物流運輸全程的無紙化流通。

6、量化決策:這是企業的數字化運營體系建設的最后一個里程碑。通過對業務開展過程中產生的海量數據,進行分析,深入挖掘數據價值,從而提供可視化的情報,幫助管理者隨時、隨地掌握業務動態,優化物流管理,同時有效的支撐決策,助力物流戰略的制定與執行,實現降本增效。

五、主要效益分析與評估

(一)提高效率

1、智能協同作業,各個運輸方式、各個運輸環節信息高效協同,提升物流信息流通效率和物流運作效率。

2、運輸全程可視化,提高查貨、在途管控效率及配送時效。

3、“去人工化”訂單管理,簡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4、智能對賬結算,提高財務核算效率;數字化電子回單,提高回單傳輸效率,提前企業回款周期。

(二)降低成本

1、信息化協同平臺:物流源信息化協同平臺企業版系統和個體司機版免費提供,降低相關企業信息化系統的開發和維護成本。

2、管理及人力成本:全程智能數字化管理,無需過多人工參與,降低管理和人力成本;在途可視化運輸,降低客服和通訊成本,減少人力采集、匯總分析數據的成本和時間。

3、節省費用:無紙化物流節省紙張存管、郵寄等費用,減少紙張浪費。

(三)數字化賦能企業發展

1、大數據展示

對物流運輸在途過程中所產生的數據進行匯總分析,以可視化數據大屏、電腦等形式實時呈現位置、狀態、預警預報等等。

(1)對物流企業而言,一方面方便企業對運輸全程的管理和掌控,有助于提升企業的運營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對外體現了企業現代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數字化運營能力,是企業軟實力的一種展示,有利于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和獲客能力。

(2)對于生產企業而言,可實時監控在途運輸,監督承運方的運輸行為,提高在途管控能力。

2、大數據分析,賦能企業管理運營

(1)提高運輸服務水平

物流訂單運輸過程中所產生的物流數據最終生成數據報表與考核依據。為相關企業提供真實的KPI依據,實現對多個承運方和運輸方式的有效考核和評估,有利于規范運輸行為及優選運輸方式,提高運輸服務水平。

(2)提高運營管理能力

通過數字化方案的實施,為企業提供及時的運營指標分析,管理者隨時、隨地掌握業務動態,充分了解企業運營中的痛點,針對性地優化,實現企業運營的精益化管理,全方位提高企業的運營管理能力。

3、提高客戶滿意度

企業不斷提升的物流運輸服務水平和數字化管理模式,不僅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物流運作效率,降低運營成本;更有利于增強客戶黏度和滿意度,提升特別是中小物流企業的獲客能力。

六、數字化和平臺建設過程中的主要體會、經驗、教訓

(一)定位要清晰

開發者在開發、建設數字化供應鏈及信息化平臺前首先要考慮清楚兩個有關定位方面的問題。一是,開發這平臺針對的是哪些具體的行業問題,是倉儲庫存管理方面問題還是物流運輸方面的問題,要有一個明確的定位,而不能盲目跟風。

二是,平臺落實后的客戶群體是哪類人群,平臺不同功能板塊使用的客戶群體是不同的。針對不同的客戶群體,不僅要考慮到使用者的使用習慣問題、文化水平問題,更要著重注意應用場景的問題。

(二)尊重行業現狀

信息化、數字化發展至今,很多企業內部都已經在使用ERP、CRM、TMS之類的物流系統,相關的系統只會更多。面對這一現狀,我們需要的是提供相應的解決辦法,包容這種現象而不是否定。因而在物流源平臺建設過程中為用戶提供了一套標準的API接口,以滿足企業的應用需求。通過接口,企業可自主將內部系統的部分或全部數據與物流源系統對接,實現彼此數據的互聯互通。同時企業還可以設置平臺內部數據的自動傳輸,以加快物流訂單數據在平臺內的傳輸速度,提升物流上下游之間的業務協作水平。

此外,也要充分考慮部分中小企業沒有物流系統,完全依賴人工這種狀況的存在。針對這類客戶,我們不僅需要考慮他們的應用需求問題,還應考慮到應用成本的問題。因而,物流源信息化平臺上線后,我們免費開放了物流源企業版,以輔助中小企業完成信息化、數字化建設。

(三)痛點要找準,解決方案要可行,能被從業者接受

物流數字供應鏈及信息化平臺的建設前提需要找準行業痛點,針對行業痛點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這種方案不僅具備理論上的可行性,也需要落實到客戶的使用過程中,在建設過程中必須要有實際的運輸應用數據的支持。研發人員根據企業在運輸應用過程發現的問題及提出的建議,進一步完成平臺的系統研發,從而促進平臺的進一步升級優化,不斷提高用戶體驗。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