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企業案例 > 正文

“最后一公里”迅速迭代,催生新商業模式!

發布時間:2018-01-10 10:10:04 物流一圖

千禧之年以來,每隔兩三年都有一些新的商業模式和風口,同時也會帶動配套的物流業創新與發展,今天在新零售的風口下,物流最后一公里業態也在發生新的變化,筆者認為,末端代收網點將經歷多個階段的迭代,最終形成“代收代寄+新零售+生活圈+同城供應鏈”的新社區商業模式。本期物流一圖將帶領大家,從商流和物流結合的視角,挖掘未來物流最后一公里——代收網點迭代過程中,所帶來的新的商業契機!
 
從2003年以淘寶為代表的C2C電商的蓬勃發展,到2007年以京東為代表的B2C電商及垂直電商開始發力,以及2010年以美團為代表的團購興起,2015年以餓了么為代表的外賣O2O加速擴張,再到2016以來的品質電商、社交電商開始萌芽,2017年瘋狂布局阿里的新零售和京東的無界零售。每個時期都有一些新的商業模式出現,不僅成就了一批優秀的企業家,同時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更是促進了諸如支付、物流、APP等周邊產業的欣欣向榮,其中物流是現代商業革新過程中衍生的最典型的受益行業。
 
→千禧之年以來,每一年都有一個風口的誕生,風口之下豬也能飛:
我們都知道商流帶動物流,譬如淘寶電商件帶動了三通一達,京東B2C帶起了倉配模式的京東物流,美團網、餓了么外賣引領了以美團配送、蜂鳥為代表的O2O眾包物流,末端派送的壓力又使快遞柜、代收網點應運而生,如今在新零售的風口下,末端代收網點與新零售正在悄然結合,并將迭代衍生出新的商業模式。
 
→商流帶動物流,每個商業模式的興起,都有匹配的物流模式產生:
那么在當前新零售與末端代收結合過程中,到底隱含著怎樣的商業機會,未來的風向又指向何方?本期物流一圖將帶領大家從商流和物流結合的視角,推測未來幾年物流末端如何結合新零售衍生出新的商業模式。
 
一、最后一公里的風即將吹起
雖然網購增速放緩,但不可否認的是,線上零售仍以33%的增速領跑整個社會零售,支撐社會零售增長。另外,雖然快遞業務量增長持續放緩,但在未來幾年仍會保持超過20%的高速增長,2020年業務量或突破700億件。
 
→線上零售未來幾年仍為帶動社會零售總額增長的主力,包裹數2020年或將突破700億件:
在包裹數高速增長的背景下,未來快遞從業人員需求量將遇到前所未有的壓力,據阿里研究院測算,到2020年,快遞從業人員將突破400萬人,而目前從業人員僅200多萬人,要使從業人員兩年內翻一番,傳統末端派送模式將遇到巨大挑戰。
 
→包裹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勞動人口增速為負,快遞從業人員缺口大:
而快遞從業人員中,快遞員人數就超過了50%,也就是說最近幾年已出現的快遞員供給不足現象,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將更加嚴重。在這樣的趨勢下,目前的快遞柜和代收網點等物流末端形式將長期存在并繼續發揮巨大作用,以應對持續的末端派送壓力。
 
→末端配送能力不足,快遞柜、代收點模式應運而生,將長期在解決末端派送問題上發揮巨大作用:
那么這兩種模式中,從收派角度來看哪種更有效?從未來商業角度哪種模式更具商業拓展性?未來末端又會有哪些趨勢和商機?
 
筆者認為未來代收網點相比快遞柜,無論從收派角度、還是商業拓展性方面都更具想象力,或將成為未來主要形式,并不斷迭代衍生出新的末端商業模式。那么為什么代收網點更具想象力,未來又會有怎樣的新模式和新趨勢?下面物流一圖將帶大家一窺究竟!
 
二、代收網點更具價值
1、儲存空間更大
 
對快遞員而言,目前市面上快遞柜有三種大小的規格,最大的柜子是29cm×34cm,雖然日日順等快遞柜加了更大的柜子,但目前市面上仍以傳統三種大小為主,而有些異形貨(如很長的東西),很難放入柜子中。
 
相比之下,代收網點貨架及地面對貨物大小和形狀包容性更高,可以收取各種大件和異形貨,空間也很難爆滿,未來在末端壓力持續升級、以及大件電商件持續滲透的背景下,快遞柜的局限性很難滿足件量的激增所需的儲存空間,而代收網點可以滿足未來需求,更多流量會流向代收網點。
 
→代收網點貨架及地面,相比快遞柜狹窄的三種檔口,對貨物大小和形狀包容性更好:
2、投遞效率更高
 
對快遞員而言,以單個快遞員單個小區派送量100票為例,一般會有60%~70%左右的件可以存放入快遞柜,而投遞快遞柜過程中,耗時一般在一個小時左右,剩余30%~40%左右的件,因為尺寸和客戶需求等問題,需要另行想辦法處理也需花大量時間。
 
而目前常見代收網點的主流方式是快遞員以“集包”方式,將一整包包裹整體交付給代收網點人員,網點人員通過末端快收系統,完善快遞員(快遞公司)——網點人員——消費者之間的信息交互,針對快遞員的時效大大提升!因此在派件壓力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快遞員甚至沒有時間將包裹投入快遞柜中,因此快遞公司未來會更加偏好代收網點。
 
3、取寄時間合理
 
對消費者而言,從時間服務的彈性來看,快遞柜可以提供24小時的取件服務,而代收網點的服務目前一般提供的時間點截止到晚上9點左右,快遞柜在時間程度上滿足了消費者更廣泛時間的需求,但從大部分消費者調查來看,消費者自提的主要時間段基本集中在16:00-21:00,也就是在消費者下班后時間段,而快遞員投件高峰期在11:00-15:00,代收網點的時間完全已經滿足了這種時間需求,快遞柜24小時取件可能是個偽需求,不能作為流量引入的優勢所在,而只能作為少量客戶的需求補充。
 
→從某快收網點后臺10萬單的抽檢數據來看,入庫集中11:00-15:00,出庫集中16:00-21:00,正好打了時間差:
4、一碼取多件體驗更好
 
隨著人均購物次數在上升,消費者在一天內多次取件成為常態,在這種情況下,單個消費者有時候會出現跑多個快遞柜取多次包裹的現象,而代收網點代收系統具備單個提貨密碼提取多件包裹功能,也就意味消費者通過一個提貨碼,在一個代收門店可以一次性自提多件快遞,體驗更好。因而,代收網點模式未來更受客戶青睞。
 
→人均包裹數持續走高,17年網購人群人均包裹數達75.5件:
三、專營化為發展趨勢
1、專營化更安全
 
阿里研究院研究顯示,目前社會零售呈現出“X現象”,即數量的增速下降到 “低區”,但品質的提升到 “高區”。超過1/3的網購是中高端商品,而5年前只有1/4,高價值網購趨勢下,無論作為消費者還是便利店代收點老板都不會太放心貨品長時間放在店內,例如筆者前段時間在網上給家人買了部手機到了附近小賣鋪,小賣鋪專門給我打電話,稱手機太貴重希望盡快取走,擔心被人拿錯或丟失。隨著消費者對高價值物品網購的增加,迫切要求更加專業化的代收服務機構出現。
 
→網購貨值越來越高,向中高端化發展:
2、專營化更穩定
 
另外,一圖從業內專家處了解到,目前加與小賣鋪合作的模式退網情況比較多,主要原因是平臺給的補貼費低于商家自己向客戶收取的1元代收費用,而退網可能對消費者帶來不好的體驗。
 
因此,無論從末端物流安全性、還是穩定性來看,專營化、連鎖化的代收服務(非夫妻便利店合作)才是未來新趨勢,典型代表如熊貓快收,總部會輸出統一的VI、軟件、管理、培訓、售后等,并配有成熟的考核機制,安全性和正規性大大提升,也得到了不少通達系快遞老板、零售連鎖企業、地產物業公司的追捧。
 
→專營模式更加正規化,專人管理,安全性及穩定性較夫妻店更高:
3、專營化更具商業價值
 
物流一圖認為,隨著專營代收網點與通達系快遞公司形成穩定合作,取快遞包裹正在變成社區的線下流量入口,并逐漸通過這一高頻流量延伸出較高的商業價值。如順豐較早地看到了這一價值并打造了嘿客進行商業轉化,雖然因與社區缺乏互動和流量而失敗,但對行業發展有很大指導意義(順豐主要是商業件,很少觸發社區居民主動到店)。
 
據了解,目前以熊貓快收為代表的專業化連鎖代收網絡模式,已經憑借獨立的第三方身份逐步掌握了社區末端快遞流量入口,并嘗到了商業變現的甜頭。而非專營模式(合作代收)因為安全性和穩定性的問題,以及沒有與通達系形成穩定的合作,因此到店取件流量不能持續保證,故不能有效支撐商業轉型所需的穩定到店消費者流量。
 
熊貓快收通過掌握末端快遞進出口,為商流升級制造了線下流量條件。通過快遞收派提高與客戶的接觸頻次,并引入多種零售商品,升級商流提升收入。那么在專營化基礎上,末端代收網點又會發生什么樣的商業轉型和升級,下面物流一圖將從代收網點商業升級的四個階段逐一闡述。
 
四、代收網點商業升級路徑
1、優質快消品零售+社區生鮮
 
2016年10月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1年后京東與騰訊宣布聯合推出賦能品牌商的“京騰無界零售”,筆者認為,無論“新”還是“無界”都共同體現了未來商業線上線下融合(電商平臺與線下結合)、供應鏈(采購及配送一體化)、大數據(社區消費者畫像)和社區體驗(零售+配送+體驗)等趨勢。
 
近一年阿里線下門店布局天貓小店、京東布局便利店(新通路)、京東專賣店和京東之家;其中生鮮方面成為新零售最熱入口,阿里的盒馬鮮生如火如荼;永輝的超級物種、京東的7fresh等都已加入這場戰斗。
 
→巨頭在新零售基礎設施上發力布局,生鮮成為社區最熱入口:
筆者認為,雖然阿里和京東都在打入此類市場,但社區網絡市場太大,無法完全滲透。此外阿里和京東生鮮新零售仍然在大型商場布局,并未滲透末端社區。因此,對于社區小而精的快遞代收(物流)+零售(商流)模式,仍有大的機會布局,而且社區作為較為閉環商圈,容易與消費者產生信任,而不以大品牌為主要依賴。也就是社區代收網點可以從日用品、零售、水果蔬菜、高端海外商品、生鮮逐漸布局,未來甚至有機會做社區版盒馬鮮生或超級物種。
 
以熊貓快收為例,已經開始布局零食、日用品、水果生鮮商品、外貿進口的銷售,呈現出多元化和高端化的趨勢,從而充分滿足社區消費者的不同需求。
 
2、社區零售+線上線下
 
代收網點相對于快遞柜更有人情味,空間大且有人管理,可同時發展副業,如社區內售賣零食、飲料、水果等等,還可通過線下APP導購向線上引流,雖然快遞柜也有同樣功能,但代收網點憑借在長期服務過程中與消費者形成的信任關系,以及通過試吃試用、自由退換貨等差異化服務,比快遞柜掃碼線上瀏覽更加迎合消費者心理,以熊貓快收為例,通過線下試吃和小區微信群互動,引導用戶在其公眾號內進行小區拼單,效果顯著。
 
→末端代收網點可在店內出售現成水果,也可通過二維碼進行線上電商平臺引流,與快遞柜對比更符合消費場景:
 
3、生活圈服務整合
 
最后,除實物零售外,未來末端的生活服務也將被整合賦能代收網點,包括電信服務、家政、干洗、開鎖、維修等等生活圈服務,讓消費者“一店在手,全程無憂”。
 
筆者認為,代收代寄+店內銷售并不是末端代收網點的終極模式,未來隨著代收網點密度的提升,一定會對其零售業務的上游采購和下游同城配送進行嘗試。最后物流一圖將帶領大家解讀未來末端代收網點的終極模式,以及該模式所帶來的商機。
 
五、對同城供應鏈的延伸
在代收網點安全穩定的基礎上,除了新零售、蔬菜和生活圈服務整合外,筆者認為,末端代收網點將會向上下游整個供應鏈進行輻射的趨勢,尤其落地配和同城配需求激增,未來代收網點除了門店代收和零售業務外,還可承擔落地配、通達系末端代派,甚至憑借高密度的代收網點資源,進軍做同城快遞業務。目前市面上已有相關末端物流網企業(如熊貓快收)正在做相關嘗試。
 
也就是說,未來代收網點將通過打通上下游,進軍整個同城供應鏈,而不僅僅停留在靜態代收門店的形式。
 
→B2C帶動倉配占比提升,落地配占比隨之提升:
→同城收入占比持續提升,成為快遞業務新收入增長點:
總結
總而言之,隨著末端代收網點持續的升級,從開始的代收代寄,發展成最后的“代收代寄+新零售+生活圈+同城供應鏈”模式,具有極大的想象空間。那么,在這樣的趨勢下,誰能抓住機遇,成為最后一公里市場中的獨角獸?對此你怎么看?
 
→末端模式演變趨勢:
→每個新型物流模式最終均會出現獨角獸企業,最后一公里下一個獨角獸又會是誰?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