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實施單位概況
中國外運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外運”)是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控股的H股公司,是中國具有領先地位的大型綜合物流服務供應商。
本集團是中國具有領先地位的綜合物流服務供貨商,主營業務包括貨運代理、專業物流、倉儲和碼頭服務、物流設備租賃和其他以船舶承運、汽車運輸和快遞服務為主的服務。本集團的業務經營地區主要包括廣東、福建、上海、浙江、江蘇、湖北、山東、天津、遼寧、安徽、江西、四川、重慶、廣西、河北、北京、香港等中國發展迅速的沿海地區和戰略性地區,并擁有廣泛而全面的國內服務網絡和海外網絡。憑籍完善的服務網絡和綜合物流服務模式與專業能力,本集團能夠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綜合物流服務,成為客戶專業的物流合作伙伴,并在市場競爭中居于領先地位。
全網運營,通道建設實現新突破。水運通道方面,深化干線、完善支線、打造精品航線;陸運通道方面,實現了五大區域、三大信道的全覆蓋,八條班列線路實現了常態化運營,完善陸運業務海外布局,加強海外攬貨能力;空運信道方面,加強干線能力建設,推進「集約化、網絡化」運營體系,調整美線包機運營模式,打造全鏈路的跨境電商通道;汽運通道方面,打造汽車精品線路產品,推進無車承運平臺;海外通道方面,完善了海外網絡布局,推動海外網點多元化發展,培養海外人才等。
創新驅動,智能物流賦能新動力。提出智能物流的價值模型,即智能物流的價值創造與數字化能力和協作化水平成正比,呈現出點、線、面分布式價值創造格局,在行業內得到充分肯定。積極推進單證智能識別項目的應用、搭建混合云服務架構等智能物流的實踐。同時,公司還收獲了一批科技專利和創新獎項,有力提升了核心競爭能力。
中國外運作為國內最大的綜合物流企業,具有強大的品牌、資金、人才優勢,對倉庫、倉儲市場有深刻的理解和豐富的從業經驗。目前倉庫、倉儲市場的現狀和電商的發展給公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社會資源整合和行業提升機會。
二、項目背景
一直以來,股份公司下的各業務公司中使用有好幾種不同的倉儲系統,還有各個倉庫的基礎信息沒能有效及時的上報匯總,導致了倉儲業務資源分散、參與企業眾多、業務流程及規模差異大、信息系統不統一、數據口徑不標準等生產管理和經營管理等方面的突出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以股份公司十三五規劃要求為戰略導向。以支撐各地綜合物流業務的開展,整合中國外運內部倉儲業務和倉庫資源為價值驅動。制定管理標準,提高管理水準,實現倉儲資源運營可視化的數字化倉儲管理,希望通過該平臺解決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1) 無法準確了解資源全貌(多少、使用率)的問題
能通過收集上報的倉庫基礎數據和對接同步WMS業務數據,統一匯總在數字化倉儲管理平臺(云倉)中,可以在統一的平臺,結合gis技術可以及時便捷準確的查詢倉儲和土地資源信息、業務訂單數據和所需的的運營統計信息。
2) 無法有效支撐和開展資源共享工作的問題
通過把異地的或者不同公司的閑置倉儲資源組建成一個虛擬的倉庫來完成一個需要這樣服務的項目需求,可以實現倉儲資源統一管理和協同操作。
3) 無法有效為資源布局、規劃提供的決策依據的問題
通過結合gis技術,可以直觀在地圖上查看一段之間內云倉的發貨流向圖示,根據倉庫出入庫數據流向了解倉庫間貨物流向、流量、品類,為倉庫布局提供依據。
三、案例的推進實施
根據中國外運股份有限公司十三五規劃要求,中國外運正式啟動數字化倉儲管理平臺(云倉)項目建設。該項目通過倉儲資源整合,支撐各地綜合物流業務的開展,提供中外運倉庫資源的登記管理,并為總部運營管理部門提供信息分析支持 。同時探索區域虛擬倉庫及各子公司倉儲業務上互相協作的業務應用。
通過制定規則和統一要求來整合中國外運內部的倉儲業務和倉庫資源,依托“IT”手段和可視化管理等方式,達到業務數據的可量化管控和指標管理的目標。為各地綜合物流業務的開展和提高管理水準提供數字化抓手。
規劃中的數字化倉儲管理平臺(云倉),采用敏捷開發的方式,快速迭代,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建設思路。對于在開發期間的業務需求的變化進行合理變動及時靈活調整開發方向,并時刻保持進度可視以使得工作量和工期可控。另外,整體規劃功能模塊如下圖:
圖1 系統架構
2017年4月外運股份正式啟動數字化倉儲管理(云倉)平臺建設,一期建設內容主要集中在倉庫基礎信息的收集上報、與業務公司的WMS業務數據對接同步、信息數據的圖表統計及可視化和虛擬倉庫的業務協同操作等功能模塊。并于2017年12月完成這些一期預定的功能。
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由于股份公司倉儲業務資源分散、參與企業眾多、業務流程及規模差異大、信息系統不統一、數據接口標準不一致等實際情況,導致在項目執行中間主要出現了以下幾種困難:
1) 規則標準難以制定
想要搭建資源整合的平臺統一業務標準、數據標準、數據質量標準是最為重要的。由于中國外運綜合物流業務豐富,業務類型復雜,使得制定標準變得非常困難,既要統籌兼顧又要不遺漏特殊的重要業務,經過多部門協作,數字化倉儲管理(云倉)平臺確定了2017年度標準,并計劃隨著管理精細化程度提升,逐步細化數據標準。
2) 系統對接困難
項目中和多個外部系統做接口對接時,不同系統的采購與運維皆有不同的供應商提供,技術方案,數據標準都大相徑庭,導致相關接口功能開發難度加大很多和開發進度一度延后。
3) 需求范圍困難
此項目為管理創新型項目,很多平臺功能需求在建設初期尚未明確,而是在項目過程中逐步探索確定的。為應對該項目這種特點,我們采用了敏捷開發,迭代升級的方式。因此在項目期間有已實現的功能要多次修改和階段性進度延后。
4) 實施推廣困難
推進搜集上報倉儲基礎數據時,存在業務單位提交數據不標準不規范,前后不一致的情況,還遇到組織單位調整合并的情況。所以需要對已上報數據進行一遍遍清洗和溝通來規范補充數據。
四、平臺實施后成果和效益分析
2017年12月完成數字化倉儲管理系統(云倉)一期建設。實現了股份公司下屬全部分子公司倉庫基礎信息的上報、統計、gis地圖分布和定位,倉庫業務數據的同步對接和統計分析圖表,云倉下的業務協同操作等功能。
截止17年底數字化倉儲管理系統(云倉)已陸續接入了全國境內28個行政區,共計681萬平方米的庫區,占公司全部境內倉庫資源的99%,以有效利用區域內倉庫資源,實現資源優化和平臺共享協作為目標。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全力打通物流信息鏈,重塑業務流程,創新企業資源的組織方式。使得各級業務管理者均能站在各自的角度和層面對業務和資源進行管理。數字化倉儲管理(云倉)提供統一的倉庫資產登記注冊管理功能,為股份公司倉庫資源的規范化管理奠定了基礎,也為公司數字化轉型和精細化管理做出了有益的嘗試。在整合全公司倉儲業務的同時,還收集了各類業務數據,為資源的布局和規劃及提高作業效率,提供決策依據。通過數字化倉儲管理(云倉),達到業務動態可見、資源使用效率可見、倉間業務互動可見、客戶及項目類型可見的全維度運營可視化。具體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1) 整合內部外部倉庫資源
云倉提供了統一的平臺,可以進行倉庫資產登記注冊管理,可以及時便捷準確的查詢那些已經陸續接入了全國28個行政區的165個公司的451個倉庫,共1200個倉間674.3萬平方米的庫區,占公司全部倉庫資源的99%的倉儲和土地資源信息、業務訂單數據和所需的運營統計信息。
2) 實現倉儲資源統一管理、協同操作
云倉系統實現了倉儲資源統一管理和協同操作,便于把閑置和分散的倉儲資源整合為一個具體項目用的云倉。
3) 為優化倉庫資源布局提供數據支撐
累計同步抓取了168154條入庫單的645146條業務數據, 671979條出庫單的1679559條業務數據。可通過通過倉庫出入庫數據流向了解倉庫間貨物流向、流量、品類,為倉庫布局提供依據。
4) 實現移動辦公實時掌握運營情況
倉庫運營數據,實時掌握倉庫的運營情況,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外運服務質量。
五、信息化實施過程中的主要體會、經驗與教訓
數字化倉儲管理(云倉)平臺在資產信息化管理的過程中,強調標準與統一的管理要求,為中國外運倉庫資源的規范管理奠定了基礎,工作團隊著眼于逐步建立倉儲資源信息化管理的行業標準,并致力于不斷的完善與推動。在中國外運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通過建立數字化倉儲管理(云倉)平臺,將業務標準與信息技術有效融合,業務資源的數字化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基于對公司內倉儲業務的數據整合,業務數據的采集與挖掘工作實現了上下聯動,及時性與準確性大幅度提升。通過倉儲資源數據的互聯與共享,數字化倉儲管理(云倉)平臺可以實現對全局業務數據的深入分析,以此推進倉庫布局智能優化,全面提升作業效率。基于客戶與項目的物流需求,數字化倉儲管理(云倉)平臺匯集分析的庫存數據與歷史記錄,將服務于最優庫存的建議與方案,使管理和服務從定性向定量邁進,物流數據商業化的服務能力將得到顯著的提升,也在項目實施中積累了一些經驗和教訓。
1) 信息化實施必須依托企業戰略
企業戰略是企業發展的方向,也是信息化工作的指路明燈。業務
透明管理平臺正是中國外運數字化、可視化戰略實施落地的項目,其目標就是實現戰略依托,并獲得公司管理層面的大力支持,這也是項目取得初步成果的前提。其實說的直白一些,信息化由于蘊含了企業管理規則和文化,但國內企業文化傳承上帶有鮮明的領導特色,故信息化工作仍然是一把手工程。
2) 標準化是信息化的基石
和其他信息化項目對信息的處理一樣,業務透明管理平臺也需要采集業務的節點信息、物流資源等大量信息,并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分析,所以說數據的規范性是平臺的一項基礎保障工作。為此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對針對每一類物流資源、每種業務類型進行梳理和標準的制定,否則失真的數據就會造成錯誤大導向,無法體現平臺的價值。
3) 價值輸出是實施推廣的動力源泉
與平常的業務操作系統不同,業務透明管理平臺是依托業務操作系統,通過處理來自不同渠道的信息,產生新的業務價值。因此,在平臺推廣中采取價值導向的策略,操作系統給平臺數據,平臺會給業務帶來更多的服務,比如貨物跟蹤、業務預警、操作協同等
4) 可視化倒逼數據的完整性和規范性
中國外運的經營公司分散在不同的區域,受業務量和經營管理方式的影響,各公司的數據質量和完整性各不相同。為促進數據質量的提高,除了管理要求外,平臺通過曬數據的方式將各家數據在平臺統一展示,利用軟方式,形成內部緊迫感。
六、后續改進和提升方向
目前數字化倉儲管理(云倉)平臺還是處在初級階段,功能上還主要集中在倉庫基礎信息的上報、統計、gis地圖分布和定位,倉庫業務數據的同步對接和統計分析圖表,云倉下的業務協同操作等功能。
下一階段,數字化倉儲管理(云倉)平臺將會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強化和擴展:
1) 接入更多的資源數據
未來計劃接入場站資源等更多的物流資源,使其成為中外運物流資源平臺。
2) 對接相關的TMS系統
對接和倉儲業務密切相關的TMS系統,利用云倉把W和T串聯起來形成閉環。
3) 加強統計分析功能
利用同步抓取的海量數據和大數據技術,來優化和加強云倉平臺需要的分析和統計功能,為資源優化配置做出有效分析和依據。
4) 提升業務數據同步抓取的實效
利用消息隊列、讀寫分離等技術,提升業務數據同步抓取的及時性,做到實時同步抓取業務數據到平臺。
最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