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情況簡介
中鐵物資集團有限公司隸屬于世界500強企業——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后勤部,經歷抗美援朝戰爭的洗禮,1984年隨鐵道兵集體改工并入鐵道部,1990年更名為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物資局,2003年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定名為中鐵物資集團有限公司。企業深入推動數字化轉型,打造盤古云鏈(天津)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盤古智達智慧物流平臺(以下簡稱“平臺”),致力發展成為建設領域智慧供應鏈服務企業。
盤古云鏈(天津)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是在中國鐵建數字化轉型中,物資集團打造的全新數字化科技平臺,盤古云鏈定位于“IT共享服務中心+平臺運營+現代物流”方向,助力集團公司向“建設領域智慧供應鏈服務企業”轉型。
平臺旨在運用物聯網和現代高新技術構成的一個自動化、可視化、可控化、智能化、系統化、網絡化的物流配送體系。對中鐵物資集團的物資供應物流環節進行精細化管理、降本增效、賦能產業。通過運用信息技術、互聯網、區塊鏈技術達到在途物資的監管目的,助力業務部門實現保供目標;通過平臺實現物資從要貨、發貨、裝貨、在途監控、到貨驗收的數字化閉環管理;通過平臺,實現物流環節的結算、支付、開票全面合規;通過運用稅收返還、合規開票,實現成本的降低,達到實時對賬的業務需求。通過嫁接銀行、保險等各類金融服務,降低供應鏈各個環節的資金管理成本,實現整個供應環節的“降本增效”。
二、項目背景
1.國家政策背景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第二年,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第二年。國家發改委聯合 13 家部委聯合印發《推動物流業制造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實施方案》,提出統籌推動物流業降本增效提質和制造業轉型升級,促進物流業制造業協同聯動和跨界融合,延伸產業鏈,穩定供應鏈,提升價值鏈,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在政策導向明確指出要求中央企業大力推進智慧供應鏈建設的大背景下,中鐵物資集團(以下簡稱:物資集團)提出了全面數字化轉型戰略,而大力發展平臺是建設智慧供應鏈的重要一步。
2021年10月1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第二屆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開幕式發表主旨講話時強調,“要大力發展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推動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使人享其行、物暢其流。”
2.盤古云鏈前景
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到來,為產業轉型升級創造了重大機遇,盤古云鏈正在成為物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源泉。預計未來5-10年,物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將進入成熟期,物流人員、裝備設施以及貨物將全面接入互聯網,呈現指數級增長趨勢,形成全覆蓋、廣連接的物流互聯網,“萬物互聯”助推盤古云鏈發展。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大量物流設施通過傳感器接入互聯網。截至目前,國內超過700萬輛道路營運車輛、3.63萬輛郵政和快遞車輛、約1400艘公用船舶、約350架通用飛行器已應用北斗系統,還有大量集裝箱、倉庫和貨物接入互聯網。物流連接呈快速增長趨勢,以信息互聯、設施互聯帶動物流互聯,“物流在線化”奠定了智慧物流的前提條件。
3.物資集團物流現狀
物資集團主要采購的物資品類包括鋼材、水泥及制品、鋼軌、油品、砂石骨料等大宗建筑材料為主,其中鋼材和水泥采購量占比最高;物資運輸主要采取廠家直發工地,一票結算模式,部分庫發物資或廠家不提供運輸服務的采取自運模式;運力采購模式主要分為三種模式,即廠家承運直發模式、廠家指定承運商或承運商范圍、自行公開招標采購;各子分單位物流運輸管理工作大多采取“管運分離”模式,即由營銷、運營或集采部門負責運輸招標及運輸合同簽訂管理工作,實際對接由各業務部門或子分公司直接與承運商溝通;集團各子分公司目前在用業務管理系統包括高達供應鏈系統、久其財務系統以及上游廠商的計劃訂單系統等。
三、項目概況
基于以上背景以及歷史使命,中鐵物資集團已啟動了平臺的建設,并按階段目標進行推廣使用。平臺是一個集信息交換樞紐、平臺服務、交易結算、管控于一體的物流數字化科技平臺。平臺建設將實現集合需求、減低成本,使運力采買流程公開透明(通過競價、定向招標等形式),全程在線化留痕備審,符合內外部審計要求,同時全流程可視化讓供應得到保障,結合智能驗收的實時自動簽收可以降低出錯概率、縮短結算周期。
同時通過和集團數字供應鏈數各系統的互聯互通,打通全鏈條實現“四流合一”、實時對賬等業務需求的痛點,用平臺“補短板”;實現在物流環節的結算、支付、開票全面合規,通過稅收返還、合規開票實現成本的降低,用平臺“降成本”;在平臺基礎上,嫁接銀行、保險等各類金融服務為各方參與者賦能,全面提升物流環節各方參與者的體驗。平臺全面上線成熟運營后,還能將成熟產品向股份內部各局、建筑行業其他央企、行業中其他有需求的各類企業提供服務,從而為物資集團的數字化供應鏈深化建設和運營提供強力支撐。
平臺的建設是基于物資集團數字供應鏈體系的整體建設規劃,運用物聯網和現代高新技術打造一個自動化、可視化、可控化、智能化、系統化、網絡化的現代智慧物流服務體系,實現物資集團在物資供應中物流環節的精細化管理,實現降本增效及物流全過程環節的逐點優化,輔助物資集團完成“雙保一降一提升一服務”的核心職責。同時,物資集團可以通過平臺改善建筑施工行業物流碎片化的現狀,為建筑施工行業及政府相關部門在物流行業分析和監管方面提供數據支持,樹立行業標桿;并通過整合上下游參與方及各金融、保險合作伙伴,可以資源共享、運力共享、信息化服務、金融服務等方面形成綜合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并進行社會化輸出。同時由于其在供應鏈條上帶動的多產業發展,可以為數字化經濟的發展在地方的踐行起到突破性和示范性的作用,對整個社會的數字化經濟建設起到促進作用。
四、項目創新特點
1.平臺價值實現
(1)管理價值
通過集團運力采購管理職能劃分、采購管理制度、機構的建設,劃清運力采購管理和實際物流業務邊界,實現運力服務的“管采分離”,利于物流業務的合規推行。
平臺可實現對中鐵物資集團在物資供應的物流環節的精細化管理,可實現降本增效,提高物流服務管控質量。此外,平臺通過物流運輸全程可視化管理,實現在途物資配送監管,獲取物流各環節實時數據,助力中鐵物資集團實現保供目標,輔助中鐵物資集團提升管理水平,推動物資集團完成“雙保一降”的核心職責。
(2)社會價值
平臺是實現中鐵物資集團業務戰略轉型的重要手段之一,讓中鐵物資集團從單純的貿易價差的盈利模式逐步向平臺模式轉移,從利己的業務形態轉向共建共享共贏的產業鏈整合,縱深到產業鏈上每個細胞,抓住痛點解決行業性問題賦能產業鏈條上的各參與者。
(3)數據價值
通過平臺運用產生的數據價值、形成的數據資產,將進一步改善建筑施工行業物流碎片化的現狀,通過平臺運營大數據建立多維度的數據模型提供數據服務:如建立承運商信用指數、各地區的運價指數、運輸健康指數、預測運價的走勢、為客商提供物流行業運力指數、輔助金融機構建立物流場景風控模型等,為中鐵物資集團提供物流大數據分析以及數字化監管手段,也為建筑行業及政府主管部門提供物流行業數據分析和數據監管支持。
2.平臺增值服務
平臺除了提供平臺基礎業務,做好物流運輸服務外,在基礎業務穩定運行的情況下,也與平臺相關的服務商合作,提供優質低價的增值服務。包括金融服務、油品服務、ETC服務和保險服務。
(1)金融服務端。平臺將引入各類金融機構為物流生態鏈上有需要的各方主體提供金融服務。平臺提供金融服務信息發布,打通了平臺與金融服務商的風控系統、信貸業務核心系統,能夠實現平臺與這些金融系統無縫銜接、實時協同,實現了金融業務的在線管理,通過平臺業務規模的擴大、真實交易數據的沉淀最終實現物流金融大數據平臺,支撐金融機構構建精準的風控模型。
核心功能包含信貸服務設置(金融產品展示、服務商清單)資質審核管理(金融服務開通后,用戶可以在自己的業務操作系統上進行向平臺對接的金融機構進行服務申請,在線提交企業及法人相關資料,提交信貸申請,平臺可以審核該申請并確定是否給申請單位放貸)、放貸管理。
(2)油品服務端。平臺為物流生態鏈上有需要的各方主體提供質優價廉的油品服務。平臺提供了油品服務的發布、申請企業的資質審核、審批以及車輛卡管理和充值的一整套管理工具。同時油品中心打通了平臺與油品服務商的業務核心系統的數據通道,能夠實現平臺與這些油品提供商的系統無縫銜接、實時協同,實現油品銷售、企業開戶、賬戶充值、加油扣款、資金結算等油品服務全生命周期的在線管理。
(3)ETC服務端。ETC服務流程包括企業開戶和司機消費、發票代開三個部分。同時ETC服務可以與金融服務組合提供服務,在金融機構放款后,可以把部分金額按照比例直接充值到對應申請人對應的ETC卡,做到專款專用,保證司機便捷快速過卡口的同時保證金融機構放貸資金的安全。核心功能包含ETC服務設置、企業開戶管理、消費管理、過路費發票開具等功能。
(4)保險服務端。保險服務流程包括投保、理賠兩個階段。對于在線投保產品,可實現實時自動核保功能,對于自動核保有異常的保單,平臺提供異常處理功能。核心功能包含保險產品設置管理、在線投保(可根據運單數據實時對接保險公司接口自動生成貨運險次單)、理賠服務對接(投保人通過平臺發起理賠申請,平臺通過對接保險公司理賠接口,使投保人可以享受專業的理賠服務)。
3.平臺關鍵技術
平臺基于標準的技術規范,在大數據、云計算作為數字化基本架構組成的基礎上,深化對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5G等先進技術應用。
(1)物聯網&5G技術應用:應用物聯網科技和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等技術,使供應鏈物流全程透明可追溯,通過對運輸節點精細化管理提升平臺全面管控和規范化管理能力,對設備壽命管理能夠系統性地監測車輛的狀態,及時警報提醒,降低車輛故障發生率。
(2)人工智能應用:通過對人工智能應用,深度進行人工智能算法優化,結合大數據分析能夠為車輛的調度機制提供更加實時、可靠的方案。
五、項目成效
平臺已于2021年12月30日通過相關考核,取得網絡貨運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各項工作在保障物流業務準確性、高效性的前提下有條不紊地進行中。
1.平臺上線情況
平臺已全面開展集團各子分公司鋼材、水泥等自控運輸業務線上化工作。截至目前平臺已注冊承運商316家,貨主企業16家,產生運單12177單,產生運量57.62噸,產生運費3135.89萬元。
2. 物資品類
平臺統計物資品類涉及鋼材(螺紋鋼、鋼管、護欄板、鋼卷、 型鋼等)、水泥、鋼軌、糧食、水渣、石膏、碎石等。
3.網絡貨運上報完成情況
截至目前已對接天津市網絡貨運檢測平臺,上傳司機561名,上傳車輛433臺,上傳運單523單,上傳資金流水單532條。
六、項目應用前景
1.管理及經濟效益
平臺通過實現對物資集團運力采購管理職能劃分、采購管理制度、機構的建設,劃清運力采購管理和實際物流業務邊界,實現運力服務的“管采分離”,利于物流業務的合規推行。
通過打通供應鏈各環節的信息系統為基礎,實現發貨、運貨、驗貨、收貨流程的線上化、標準化、可視化,實現從供應商接收訂單到生產、配送、項目現場驗收的全過程管理,使物資集團從采購到銷售形成完整閉環,從事后管理向事前和事中管理轉變。通過加強對物流環節的透明化和數字化,從而提高對貨物監管有效性、驗收過程的管理精細化、物流成本可控性等方面提供巨大的價值。提升物資管理水平,打通物資從出廠到簽收的鏈條,實現“業務數據一次輸入,其它系統相互調用”,徹底解決重復錄入數據的現狀。助力物資集團實現保供目標,輔助物資集團提升管理水平,推動物資集團完成“兩保一降”的核心職責。
平臺通過解構傳統物流業務的特點,以平臺為樞紐,高效鏈接貨主、承運商、司機、收貨人,實現貨主便捷發貨、平臺智能分派、承運商靈活調度、司機隨時隨地接單、收貨人及時簽收等全程線上作業,打造物流生態鏈完整的閉環,幫助平臺會員鏈接金融、保險、油品、貨車及后市場等增值服務,從而實現傳統物流業務高效、優質、快速發展。不同的階段平臺盈利模式不同,平臺在最初推廣以及運營階段,盈利主要來源于平臺業務交易收入以及政府財政補貼收入,后期成熟運營后,平臺增值服務可增加整體營收。
2.社會效益
平臺是實現物資集團業務戰略轉型的重要手段之一,讓物資集團從單純的貿易價差的盈利模式逐步向平臺模式轉移,從利己的業務形態轉向共建共享共贏的產業鏈整合,縱深到產業鏈上每個細胞,抓住痛點解決問題。物資集團通過平臺,不僅可以為貨主提供更好物流服務,提升整體服務質量,降低物流運營成本,提供物流大數據分析支持,還可以為物資集團數字化轉型提供強力支撐,為物資集團更好實現保供目標提供支撐。平臺作為物資集團物流信息的主要收集通道和載體,為各單位項目管理、分析、決策工作提供了及時、豐富的數據支持,實現物資管理數據的及時采集,為各管理層級決策提供數據依據。
(1)為物資集團及貨主提供更好的物流服務質量
首先,平臺通過各物流節點能夠實時反饋物流訂單信息,實現貨物全過程可視化管控,保證貨物的安全、高效的物流服務。
其次,平臺通過同線下企業物流的深度合作,共建平臺運力池,為貨主提供多種通道,降低貨主的物流管理成本,打破商貿制造業區域物流瓶頸,商貿制造業產業發展與升級。
最后,平臺提供保理、金融等增值服務,為商貿制造業企業提供更為優質的物流增值服務,全面提升物流環節各方參與者的體驗。同時也增加了物流環節各方參與者對平臺的黏性,為平臺的發展提供用戶基礎、業務基礎、信用基礎,物資集團依據平臺所積累的用戶基礎、業務基礎和信用基礎,可實現物流整體管理的優化與提升目標,實現保障物資供應任務目標。
(2)打造建筑行業數字化智慧物流服務標桿
平臺的管理與運用,可以促進物資集團本身物流服務能力,通過手機 APP 終端的運用,提高物流單據處理時效,提升物流周轉效率。同時,物資集團可以共享平臺資源,便于業務擴張。
(3)降低企業物流運營成本
平臺通過為上游貨主提供總包服務,通過集約化、規模化運營,集中采購保險、油品及汽車后市場,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同時平臺通過提供的金融服務,解決物流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平臺交易及結算中心,可以有效降低單據的流轉周期, 縮短資金的提現周期。通過一體化的綜合服務,物資集團可進一步提升服務能力,降低物流成本。
(4)提供建筑行業物流大數據分析
平臺的運用,將進一步改善建筑施工行業物流碎片化的現狀,通過平臺運營大數據,為物資集團提供物流大數據分析以及信息化監管手段,為物資集團實現保供目標提供支持,也為建筑施工行業及政府主管部門提供物流行業數據分析和數據監管支持。
最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