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6-24 09:25:50 中國交通新聞網

記者從6月23日舉行的交通運輸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交通運輸部日前印發了《推進海事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意見》(簡稱《意見》),提出全面深化內地與港澳海事管理機構交流合作,逐步實現資源共享、標準互認、執法互助的合作共贏新格局,有力推動大灣區航運協調發展。
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副局長楊新宅在發布會上介紹,《意見》明確重點做好6個方面的工作,即深化粵港澳大灣區海事協同合作機制、加強水上交通安全保障能力建設、積極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航運綠色發展、持續提升水上應急搜救能力、助力優化粵港澳大灣區航運發展環境、堅持輻射帶動區域協同發展。
到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水上交通安全多元共治格局基本形成,粵港澳海事管理機構合作機制有序運行;到2035年,大灣區全面建成海事服務交通強國建設先行區、海事改革開放創新發展試驗區、海事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推動大鵬灣水域引航員資質互認和一次引航
“此前,港澳航線船舶一直參照國際航行船舶的管理模式,需要辦理進出口岸手續。”楊新宅表示,《意見》提出優化對大灣區內地航行港澳船舶的安全管理,將在大灣區內進出港并航行于粵港澳之間的三類船舶(港澳籍船舶、內地運輸船舶、大灣區船籍港內地非運輸船舶)按照各自的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法規進行管理,同時推動大鵬灣水域引航員資質互認和一次引航。
《意見》還明確,積極探索粵港澳聯合制定海事管理規則,推動珠江口小船航道建設,鼓勵大灣區內航行船舶安裝使用北斗終端。
筑牢水上安全“最后一道防線”
大灣區內航行船舶眾多,珠江口水域通行環境復雜,加強粵港澳大灣區水上交通安全保障能力是當務之急,而應急救援是水上人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
楊新宅介紹,粵港澳三地將完善水上應急搜救合作機制、提升搜救能力,完善大灣區水上交通應急指揮和預案體系,推動聯合制定大灣區防抗臺風應急預案。
《意見》提出,促進大灣區水上應急搜救資源共享,推動粵港澳建設、開放搜救飛機和船舶補給與起降點;加強大灣區水上搜救志愿者隊伍建設,逐步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協調力量、共建共享”大灣區水上應急搜救新格局。
搭建平臺強化大灣區輻射帶動作用
“灣區經濟的鮮明特征就是通江達海、水運發達、高度開放、宜居宜業。”楊新宅表示,堅持輻射帶動區域協同發展是海事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工作之一。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江西跨境電商發展交流會舉辦 科捷出海供應鏈破解行業難題
-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國家鐵路局綜合司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廳關于學習借鑒集裝箱多式聯運場站共享典型經驗做法的通知
- 多部門協同發力全方位擴大商品和服務消費
- 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輸貨物同比增長71.6%
- 以法治之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國新辦發布會聚焦民營經濟促進法
- 生態環境部:對機動車特別是貨車排放問題的監管將更加嚴格
- 新版《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發布
- 【湖南】今年建設農村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1.9萬個
- 船舶免費過閘政策正式實施 船民企業共享“水運紅利”
- “五一”假期全國快遞包裹攬投量同比增長超兩成
- 【浙江】寧波金華海陸聯動補鏈強鏈通途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