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9-06 08:49:43 中國新聞網

9月5日,《中國航空物流樞紐發展指數報告2021》在服貿會第三屆“空中絲綢之路”國際合作峰會上發布。《報告》顯示,從綜合指數的結構變化看,上海、北京、廣州位列前三。
《報告》由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航空經濟發展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北京臨空經濟核心區管理委員會和中國城市臨空經濟研究中心聯合撰寫。
中國航空物流樞紐發展指數是在“物流強國”和“民航強國”的背景下提出的。報告對《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提出的23個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的航空物流競爭力進行綜合評價,力求展現各航空物流樞紐的發展現狀,全面分析航空物流樞紐發展面臨的短板和問題,并提出發展建議。
《報告》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25個物流樞紐機場貨郵吞吐量與2019年相比出現了同比下降,但總量基本持平。目前,中國的航空物流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突出,研究得到的航空物流樞紐發展指數及排名,上海、北京、廣州位列前三,反映了國內大型綜合性機場在航空物流樞紐建設中具備較強的比較優勢。排名4-10位的城市依次為成都、鄭州、重慶、武漢、昆明、深圳、青島。
從排名4-10位各分項指數情況來看,機場發展方面,各地發展總體較為均衡,隨著成都天府機場投入運營,鄂州機場的快速建設,預計明年的評價結果會有明顯變化。綜合交通方面,鄭州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具有一定的領先優勢,深圳需要加大綜合交通體系建設。產業支撐方面,深圳的領先優勢比較明顯,昆明則需要加強物流與交通、制造、商貿等產業聯動融合。功能保障方面,成都的功能保障體系最全面。環境約束方面,深圳、昆明具有領先優勢。
《報告》通過對空港型物流樞紐內涵的分析,結合樞紐經濟發展特點和規律,以“機場建設、綜合交通、產業規模、功能保障、環境約束”五個分項指標構建空港型物流樞紐發展的3層34個指標評價體系。
今天,《中國臨空經濟發展指數報告(2021)》也在第三屆“空中絲綢之路”國際合作峰會上發布,該報告由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航空經濟發展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中國城市臨空經濟研究中心聯合課題組共同研究形成。
報告顯示,上海浦東臨空經濟區、北京首都機場臨空經濟示范區、廣州臨空經濟示范區為綜合指數排名的前三甲。國家級臨空經濟區中,得分最高的為北京首都機場臨空經濟示范區。
每日 推薦
- 江西跨境電商發展交流會舉辦 科捷出海供應鏈破解行業難題
-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國家鐵路局綜合司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廳關于學習借鑒集裝箱多式聯運場站共享典型經驗做法的通知
- 多部門協同發力全方位擴大商品和服務消費
- 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輸貨物同比增長71.6%
- 以法治之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國新辦發布會聚焦民營經濟促進法
- 生態環境部:對機動車特別是貨車排放問題的監管將更加嚴格
- 新版《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發布
- 【湖南】今年建設農村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1.9萬個
- 船舶免費過閘政策正式實施 船民企業共享“水運紅利”
- “五一”假期全國快遞包裹攬投量同比增長超兩成
- 【浙江】寧波金華海陸聯動補鏈強鏈通途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