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9-07 09:10:22 人民日報

8月31日,X8015次中歐班列(武漢)裝載汽車零配件、電子產品、日用百貨以及防疫物資在吳家山站鳴笛始發,今年開行的第10000列中歐班列駛向德國杜伊斯堡。
“中歐班列開行保持強勁增長態勢。”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貨運部負責人介紹,中歐班列自2020年5月起連續16個月單月開行千列以上,自2021年5月起連續4個月單月開行超1300列,為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作出了積極貢獻。
數據顯示,今年前8月,中歐班列累計開行10030列,發送集裝箱96.4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32%、40%,往返綜合重箱率達97.9%,較去年提前2個月實現年度開行過萬列。
——提早實現年度開行過萬列的背后,是管理優化、效率提高,口岸通過能力大幅提升。
“我們不斷優化作業流程,壓縮班列換裝時間,提高作業效率,抓好‘數字化口岸’系統應用,今年以來阿拉山口口岸進出境的中歐班列突破4000列。”中國鐵路阿拉山口站貨裝車間副主任高強說。
今年以來,阿拉山口、霍爾果斯、滿洲里等口岸站實施擴能改造項目,有效提升了中歐班列進出境通道能力。1至8月,西、中、東通道開行中歐班列同比分別增長37%、15%、35%。鐵路部門還積極配合口岸監管部門,落實便利化通關舉措,提高通關能力和作業效率,有效壓縮了運輸時間。
——提早實現年度開行過萬列的背后,是產品優質、品質提升,援企穩鏈服務扎實推進。
“能否按時將產品交付到客戶手中,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物流高級經理王博算了筆賬,鐵路部門為企業量身定制的光伏產品專列,較以往運輸方式不僅運輸時間縮短了一半,還節約了不少倉儲成本,“中歐班列大幅減小了疫情對企業經營的影響,已成為我們交付歐洲客戶的常態化物流方式。”
今年以來,加強與外貿企業對接,動態掌握物流需求,各地鐵路部門紛紛精準制定運輸方案。
在河南,首趟意大利米蘭至河南鄭州中歐班列順利抵達圃田車站,鄭州始發中歐班列境外目的站點增至10個;在福建,首趟“大紅袍號”中歐班列從武夷山陸地港駛往俄羅斯莫斯科,促進“萬里茶道”融入“一帶一路”;在山西,直達法國巴黎、直達土耳其梅爾辛的中歐班列首次開行,貨物品類覆蓋金屬制品、農產品、機電設備等幾十類……
目前,中歐班列已鋪畫73條運行線路,通達歐洲23個國家的170多個城市,運輸貨品達5萬余種,實現境內外生產協同聯動,降低了企業物流成本,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運輸支撐。
——提早實現年度開行過萬列的背后,是重點保障、應運盡運,在國際抗疫合作中彰顯大國擔當。
“對于抗疫物資,中歐班列做到了快裝快運、應運盡運。”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貨運部副主任劉穎斌介紹,今年以來,南昌鐵路部門累計通過中歐班列向德國、波蘭、俄羅斯、匈牙利、烏茲別克斯坦等國運輸314個40尺柜的手套、口罩、防護服等醫療物資。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貨運部負責人表示,國鐵集團將國際合作防疫物資運輸納入中歐班列重點保障范圍,實行優先承運、優先裝車、優先掛運。疫情防控期間,中歐班列已累計向歐洲國家運送防疫物資1280萬件、9.9萬噸,為國際抗疫合作作出了積極貢獻。“隨著我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穩中向好,中歐班列運輸需求將保持高位運行。”該負責人表示,鐵路部門將加強中歐班列運輸組織,優化班列開行方案,完善境外通道布局,加快信息集成平臺建設,持續推動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
每日 推薦
- 江西跨境電商發展交流會舉辦 科捷出海供應鏈破解行業難題
-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國家鐵路局綜合司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廳關于學習借鑒集裝箱多式聯運場站共享典型經驗做法的通知
- 多部門協同發力全方位擴大商品和服務消費
- 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輸貨物同比增長71.6%
- 以法治之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國新辦發布會聚焦民營經濟促進法
- 生態環境部:對機動車特別是貨車排放問題的監管將更加嚴格
- 新版《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發布
- 【湖南】今年建設農村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1.9萬個
- 船舶免費過閘政策正式實施 船民企業共享“水運紅利”
- “五一”假期全國快遞包裹攬投量同比增長超兩成
- 【浙江】寧波金華海陸聯動補鏈強鏈通途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