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12-03 11:39:18 經濟日報

數據顯示,10月份私營企業利潤同比增長28.8%,增速較上月加快21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回升,其中有14個行業利潤增速在20%以上。
三季度以來,全球經濟復蘇邊際放緩與供應鏈摩擦加劇相疊加,國內階段性結構性周期性因素交織,大宗商品尤其是能源產品價格沖高、原材料供應不足等問題凸顯,許多企業持續遭遇成本價格“兩頭擠壓”,生產經營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日前發布的《2021年全國制造業企業負擔調查評估報告》顯示,企業在人工、物流、用能等方面負擔感受有所加重。
私營企業利潤增長,是受少數企業確認大額投資收益影響,更重要的是,今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精準幫扶市場主體的政策措施,為市場主體恢復元氣、增強活力發揮了積極作用。比如,為支持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對制造業中小微企業實施階段性稅收緩繳措施,對先進制造業企業按月全額退還增值稅增量留抵稅額,等等。
私營企業為主體的民營經濟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展望未來,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脈沖式擾動可能性仍存,全球經濟形勢依然復雜嚴峻。我國是具有強勁韌性的超大型經濟體,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發展潛力大、回旋空間廣闊的特點明顯,工業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在經濟形勢的變與不變之中,要繼續千方百計把市場主體保護好,為經濟發展積蓄基本力量。
鞏固私營企業利潤增長的好勢頭,要密切跟蹤經濟運行態勢,增強宏觀政策的針對性和時效性,確保各項紓困措施直接惠及市場主體,不折不扣把政策紅利落到實處。支持行業協會、大型企業搭建重點行業產業鏈供需對接平臺,帶動上下游各類企業共渡難關。當前,要繼續瞄準企業“急難愁盼”問題,加強大宗商品保供穩價,保障中小企業尤其是制造業中小企業的能源安全穩定供應,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每日 推薦
- “十四五”交通規劃17項主要指標中6項提前完成 11項年底前將全部完成
- 民航局:加快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建設 拓展國際航線網絡
- 國家鐵路局:目前正在編制“十五五”鐵路發展規劃
- 國家郵政局:中國快遞業務量連續11年位居世界第一
- 商務部:1-6月全國網上零售額增長8.5%
- 上半年國家鐵路發送貨物19.8億噸 同比增長3.0%
- 大載重無人機成功試飛 特色農產品開啟“空中走廊”
- 國家郵政局:指導相關快遞企業優化收費計重規則
- 數說上半年快遞物流業“成績單” “小包裹”折射中國經濟澎湃動能
- 【江蘇】全面啟動2025年老舊營運船舶報廢更新工作
- 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做強國內大循環重點政策舉措落實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