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1-03 15:56:34 國家發展改革委官微

物暢其流百業興,當下,我國正在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打通雙循環,高效便捷的現代流通體系是基礎。
今年前十個月,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到275.4萬億元,同比增長3.6%。能交出這樣一張成績單,實屬不易。
打通“主動脈”,暢通“微循環”
今年三月,受疫情影響,部分地區通行受阻、物流不暢,甚至出現嚴重的流通“腸梗阻”。
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讓物流大通道暢通起來?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對確保交通物流暢通,確保重點產業鏈供應鏈做出工作部署。
各地發放使用全國統一通行證,建立重點產業和外貿企業白名單,加大對物流樞紐和物流企業支持力度。一系列硬核舉措聯合發力,全國物流運行穩定恢復。前十個月,全國貨物周轉量同比增長5.5%,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4%。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貿司副司長張江波說,這些行之有效的舉措,打通了物流“主動脈”,暢通了末端“微循環”,有力推動物流恢復正常運行秩序,有效保障了重點生產生活物資供應,為穩定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支撐穩住經濟大盤作出了積極貢獻。
強骨骼!95個國家物流樞紐連片成網
不久前,新開通的“兩灣快航”,將成渝、北部灣地區與粵港澳大灣區連接在了一起,區域之間的物流時效,較以前縮短近一周,每標箱運輸成本降低了300—500元。
今年,中央預算內投資約100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實際投放超240億元,撬動社會資本注入,為物流基礎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血液。一張全新的物流版圖在中華大地迅速鋪展。
在這張版圖上,國家物流樞紐正在不斷生長。今年,它們增加到95個,輻射全國、連片成網,前十個月物流業務收入同比增長9.8%,有力夯實骨干流通網絡的骨骼。
輻射全國的41個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陸續建成投用,縮短流通環節,降低物流成本。在京津冀地區,庫容300萬立方米的保定冷庫集群,生鮮農產品年周轉量達到1100萬噸,能夠滿足4億多人的日常生活需求。
中西部地區正在加快加密與外界連通。今年以來,重慶、貴州、寧夏、甘肅等地已經開辟出78條新線路,是去年全年的5倍多。中西部地區依托自身優勢,形成獨具特色的產業鏈,產品不用再繞行東部地區,可以快速出海前往國際市場;世界各地的生產資料和消費品,最快10多個小時就可以直達內陸腹地。
今年前十個月,中西部地區領跑外貿增速榜,整體增速較快。其中新疆、寧夏外貿進出口增速均超過50%,江西增速超過40%,高于全國增速。
長年深耕雙循環研究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微認為:“今年以來,國家重點加快樞紐+通道+網絡體系建設,更加重視聯網、補網、強鏈,加快形成規模巨大、內暢外聯的現代流通服務體系,為暢通國內大循環、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為更好對接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疏堵點!數千產地倉建到田間地頭
不僅是骨骼網絡在不斷夯實,我國物流體系毛細血管的堵點也在逐漸被打通。數千個集倉儲、加工、快遞等功能于一體的產地倉建到了田間地頭,打通農產品出村進城的末端循環。
這段時間,江西贛南臍橙正在大量上市。在這個3000多平米的產地倉里,自動化分選系統正在對果子分級,隨后直接包裝、快遞。幾分鐘的時間,一個訂單就處理完畢了,最高峰時,這個產地倉一天能處理訂單4萬多單。最快6個小時,新鮮的臍橙就可以從果園直接送到消費者的餐桌。
江西尋烏產地倉負責人呂曉影告訴記者,“以前,果農是摘了果子等收購,上市銷售還要經過好多環節,現在是有了訂單直接摘了發貨,啥樣的果子賣啥價格,也有個標準。”
江西尋烏是贛南臍橙的主產區之一,臍橙種植面積超過24萬畝。以往,尋烏臍橙都是以“統貨”形式銷售,通常是一個批發商承包一個山頭,果子不管好壞全都拉走,再發到批發市場,價格主動權掌握在批發商手里。當地果農賴運華說:他們沒有其他銷售渠道,批發商給一個價,雖然很低,但大多數人也就賣了,要是錯過了上市期,越往后價格會被壓得更低。
去年年底,當地政府在貨源地直接建了這個智能產地倉,倉儲、包裝、運輸等環節全部采用數字化。自動化分選系統可以根據臍橙的果徑、克重、表面瑕疵,甚至糖度進行分級,再通過自動包裝生產工藝,將分級好的果品自動包裝,直接發往消費者手中。
江西尋烏農產品上行中心運營負責人凌永春介紹:“通過紅外線光譜檢測,一個臍橙的糖分含量可以被直觀地檢測出來,并被精確地分為12個等級,相當于根據水果的實際口感進行分級。”
經過分級的水果,對應相應的銷售渠道。有的被送進榨汁廠,有的在電商平臺銷售,有的則走上超市貨架,甚至做成禮盒。與統貨收購相比,數字化分選、分級后的果品,整體市場銷售價格水平最高可提升40%。
今年以來,隨著我國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持續完善,農產品冷鏈、加工水平不斷提高,物流終端配送能力大幅提升,像尋烏這樣把發貨地前置到田間地頭的產地倉已經遍布全國各地。
如今,全國每天投遞的3億多個包裹,三分之一來自或去往農村地區。快遞量超過1000萬件的農產品上行示范項目超過100個,廣西百色芒果、甘肅平涼蘋果、四川大涼山青花椒等地農特產品快遞量增長五成到九成。
提效率!智慧物流改變城鄉生活
隨著新一代數字技術的廣泛運用,無處不在的智慧物流正在顛覆傳統物流模式,高效便捷的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現代流通方式正在悄然改變我們的生活。
不久前,全國快遞業務量再次突破千億件,日處理量最多達到5.52億件。很多貨物不再從貨源地出發,而是早早等待在全國各地上萬個前置倉,收件人下單后,距離最近的倉庫會第一時間收到發貨指令。
在江蘇無錫,全亞洲規模最大的無人倉正在日夜運轉,這里看不到幾個工人,取而代之的是1000臺AGV機器人,分揀效率提升3倍以上。
奔流不息的物流車上、衛星導航正實時打卡通報位置信息。數字倉庫、無人配送車、智能柜等技術設備的廣泛使用,讓“次日達”甚至“當日達”成為日常。
在一些城市,生鮮前置倉、跑腿服務下沉到社區,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線上下單、門店發貨、商品小時達”的即時消費模式深入居民生活,越來越多的超市、商家、零售小店加速線上線下融合,豐富了市民們的購物選擇,手機下單后,最快半個小時,各類商品就能外賣上門。浙江杭州市民說:“真的是很方便,不僅僅是生鮮、生活用品,現在連手機、衣服,甚至是一根手機充電線、一盒藥,都能即時配送到家。”
今年以來,隨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在物流領域廣泛應用,網絡貨運、數字倉庫、無接觸配送等“互聯網+”高效物流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自動分揀系統、無人倉、無人配送車、物流機器人等技術裝備加快應用,不僅為現代物流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也有力促進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下一步,國家將完善集約高效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支撐現代產業體系升級。國家發展改革委經貿司副司長張江波表示,促進現代物流與先進制造、現代商貿、現代農業融合發展,推動物流數字化轉型、智慧化改造,更好支撐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扎實推動現代物流體系建設,深化物流提質增效降本,提高現代物流規模化、網絡化、組織化、集約化發展水平。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江西跨境電商發展交流會舉辦 科捷出海供應鏈破解行業難題
-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國家鐵路局綜合司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廳關于學習借鑒集裝箱多式聯運場站共享典型經驗做法的通知
- 多部門協同發力全方位擴大商品和服務消費
- 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輸貨物同比增長71.6%
- 以法治之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國新辦發布會聚焦民營經濟促進法
- 生態環境部:對機動車特別是貨車排放問題的監管將更加嚴格
- 新版《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發布
- 【湖南】今年建設農村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1.9萬個
- 船舶免費過閘政策正式實施 船民企業共享“水運紅利”
- “五一”假期全國快遞包裹攬投量同比增長超兩成
- 【浙江】寧波金華海陸聯動補鏈強鏈通途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