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10-19 17:04:52 中國網財經

舉世矚目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18日晚間圓滿閉幕。在十周年這個重要歷史方位,高峰論壇總結經驗、規劃未來,明確了共建“一帶一路”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并宣布了中國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
“八項行動”勾勒高質量路徑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十年來,各方攜手同行,推動“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從無到有,蓬勃發展,取得豐碩成果。
“從‘大寫意’般的規劃圖,到‘工筆畫’般的實景圖,再到如今的高質量發展,這是十年來共建‘一帶一路’走過的歷程。”北京師范大學一帶一路學院教授、研究員萬喆在接受中國網財經采訪時表示。
值此十周年之際,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提出了八項行動,為下一階段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指明了方向。
八項行動包括:一、構建“一帶一路”立體互聯互通網絡。二、支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三、開展務實合作。四、促進綠色發展。五、推動科技創新。六、支持民間交往。七、建設廉潔之路。八、完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機制。
“其中,關于互聯互通的部署列第一位。”萬喆表示,“一帶一路”建設一直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互聯互通正是這個“共”字的重要表達。互聯互通本身起到了硬聯通的作用,以此為基礎,八項行動從設施建設到規則制定、再到民心凝聚,沿著“硬聯通-軟聯通-心聯通”分層次地進行部署。
對于構建“立體”互聯互通網絡,萬喆表示,這一表述與以往的“陸海天網四位一體”相比,層級更高,更具前瞻性眼光。
在制造業等領域繼續擴大開放
開放是共建“一帶一路”的本色。共建“一帶一路”源自中國,成果和機遇屬于世界。通過共建“一帶一路”,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中國市場同世界市場的聯系更加緊密。
八項行動提出支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中方將創建“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同更多國家商簽自由貿易協定、投資保護協定。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主動對照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深入推進跨境服務貿易和投資高水平開放,擴大數字產品等市場準入,深化國有企業、數字經濟、知識產權、政府采購等領域改革。中方將每年舉辦“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未來5年(2024-2028年),中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進出口額有望累計超過32萬億美元、5萬億美元。
其中,“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引發廣泛關注。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白明對中國網財經表示,這一舉措可以擴大國內制造業發展的合作空間,符合制造業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方向。“同時也說明我們有底氣、有信心,不怕開放,而是恰恰希望開放,獲得更多國際資源。”
近年來中國持續擴大制造業對外開放力度,外商投資負面清單連年縮減,在《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1年版)》中,制造業負面清單只有兩項,這兩項在自貿試驗區外資準入負面清單中已經“清零”。
“制造業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清零’已經在自貿試驗區里實現了。經過自貿區這么多年的探索,不斷總結經驗,從自貿試驗區向全國推廣也是水到渠成。”白明稱。
共同探索綠色轉型
綠色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底色。順應國際綠色低碳發展趨勢,尊重各方追求綠色發展的權利,響應各方可持續發展需求,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應有之義。
八項行動圍繞“促進綠色發展”進行相關部署:中方將持續深化綠色基建、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等領域合作,加大對“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的支持,繼續舉辦“一帶一路”綠色創新大會,建設光伏產業對話交流機制和綠色低碳專家網絡。落實“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到2030年為伙伴國開展10萬人次培訓。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員劉錦濤在接受中國網財經采訪時表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中有諸多發展中國家,在綠色低碳發展領域與中國面臨相似的機遇和挑戰。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引領、綠色項目合作的走深走實和綠色低碳專家網絡的支持下,共建國家將共同探索綠色轉型的模式創新。
對于“建設光伏產業對話交流機制”,劉錦濤表示,中國光伏產業的市場占有率和出口量均位居全球領先地位。建設這一對話交流機制,有助于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分享先進的清潔能源技術,深入了解共建國家在清潔能源領域的發展需求,共同構建區域光伏產業鏈與供應鏈,實現“一帶一路”綠色能源轉型。
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宋鑫對中國網財經表示,八項行動符合發展規律,契合全球共同需要,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指明了方向,為世界經濟的復蘇提供中國動力。
“作為一家以節能環保為主業的中央企業,我們要更加深刻認識到在全球生態環境治理中的責任擔當,積極參與到這一偉大的歷史進程。”宋鑫表示,下一步,中國節能將深入落實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努力發揮我國節能環保領域國際合作窗口和主渠道作用,攜手共建國家伙伴共享資源、務實合作,更加積極參與綠色“一帶一路”建設,推動更多主業項目落地,打造更多綠色低碳示范項目,讓中國先進的光伏發電、風力發電、垃圾處理、污水處理技術、工藝和裝備更好惠及“一帶一路”共建國家。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在接受中國網財經采訪時表示,當前全球面臨著三重環境危機: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以及環境污染問題。中國近年來在環境治理和綠色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其他發展中國家渴望了解中國從污染到治理的路徑、經驗、實用技術和管理機制,也希望在這個方向上實現合作,能夠讓區域發展和產業鏈等更加綠色化。
每日 推薦
- 江西跨境電商發展交流會舉辦 科捷出海供應鏈破解行業難題
-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國家鐵路局綜合司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廳關于學習借鑒集裝箱多式聯運場站共享典型經驗做法的通知
- 多部門協同發力全方位擴大商品和服務消費
- 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輸貨物同比增長71.6%
- 以法治之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國新辦發布會聚焦民營經濟促進法
- 生態環境部:對機動車特別是貨車排放問題的監管將更加嚴格
- 新版《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發布
- 【湖南】今年建設農村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1.9萬個
- 船舶免費過閘政策正式實施 船民企業共享“水運紅利”
- “五一”假期全國快遞包裹攬投量同比增長超兩成
- 【浙江】寧波金華海陸聯動補鏈強鏈通途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