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08-15 14:11:58 互聯網

一、補庫存是唯一的微觀背景嗎
在本期數據超預期升高的情況下,有用戶提出,除了補庫存的動力之外,無法發現其微觀背景。
本期訂單升高的行業并不集中,但幾個設備制造業還是比較突出,從大類行業看,生產用制成品的指標相對較好。并且,幾個中游的行業在今年以來數據狀態都非常好,不僅絕對值超越危機以前的同期平均值,同環比值的水平也一再攀高。在危機后、產業結構調整的背景下,思考這些行業上升的原因。可以看到:
1、技術改造的升級對裝備、設備業產生重大利好。節能、技術附加值高的設備在政策鼓勵下逐漸替代老設備。
2、在人力成本大幅提高的背景下,企業傾向于采購自動化程度更高的設備替代人工。
3、我國設備制造業的技術水平近年大幅提高。
4、金屬價格的推高和受限,使得原材料采購部分轉向化工類新材料。化學行業的持續景氣與此有關。
5、新的區域性投資政策刺激了對生產用制成品行業(設備類、化工類)產品的需求。
6、石油加工煉焦業訂單水平大幅提升,有價格升高需求企業提前采購的因素,對全國指數有貢獻,但貢獻不是最重要的。因為每個月都有因特殊原因指數升高的行業。但幾種因素結合在一起,便形成本月訂單高企,并高于生產量的數據結果。
歷史上我們應用利潤趨勢進行預測非常有效。但隨著經濟結構的變化,數據分析方法也有不同,購進價格在不同背景下應用和效果也是不同的。也許在產業結構升級、產業結構調整的背景下,某些方法的調整非常必要,如目前對庫存的分析就非常必要,但在以前的分析中,因為庫存波動不大,無法發現數據成因與預后影響,只有今年在危機后波動的背景下,庫存的分析方法才出臺。
就目前來講,利潤趨勢指標在產業結構調整的進程中似乎有些失效,但這就像購進價格對CPI的領先,PMI購進價格其傳導過程還沒有完成,就經歷了上升和下降,那么CPI的體現自然仍是平穩稍高。也像PMI對政策的影響一樣,當數據影響政策,政策發生微調后,數據的領先性就會部分消失,利潤趨勢對市場的領先作用也因為各界高度關注和參考而變弱。
同時,資金面因素在本次行情中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市場只不過是終于從在基本面以下運行改到升至基本面以上運行而已。未來基本面穩定,市場向上的中期趨勢就不會停止。但是購進價格如何消化將對未來生產產生重大影響,可以出現的幾種情況…… 流動性充裕是通脹產生的必然因素,未來,流動性收縮、以上價格消化的方式對產業利潤的影響還無法精確計算。下個月,多數行業因本月庫存仍處低位,補庫存的動力仍在,對訂單和生產下期數據有推高作用;但季節性因素又會使訂單與生產環比下降。那么一上一下的2種因素如何表現在下期數據中,現在還不能有定論。
但宏觀經濟形勢向好,產業升級正在繼續,欠發達地區投資旺起等因素會使基本面情況比較穩定,同比增速回調速度平滑勻速,應該可以預見。隨著十二五計劃出臺,中國經濟會接受新主題的調整和刺激,產生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制造業全國綜述:補庫存動力充足 價格大幅上漲
2010年10月,CFLP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4.7%,反季節比上月回升0.9個百分點。
1、對比往年,PMI顯示制造業強勁擴張 10年10月中國制造業PMI為54.7,環比值上升0.9、同比值下降0.5,但對比06、07年均值,顯示值相當強勁,因為環比值是在正常年份下降的背景下回升的,并比全部往年均值上升了2.34個百分點,即便剔除08年的意外下降,本月值也比其他4個年份的均值上升了0.4個百分點,與06年10月的數值持平,環比值則與而且只與09年同期水平類似。
數據走強的因素,從數據本身看,上期庫存在歷史次低位,在目前國家鼓勵投資、終端價格上漲帶來利潤擴張預期的情況下,補庫存的動力充足,快速促使本期新訂單實現向上的突變。此外,國際形勢巨變,引發中國采購上升,采購量強于新訂單,也對整體指數形成反季節的推動。
此外,本月數值的回升,反映中國制造業走走穩定擴張的軌道上,其中部分周期性行業的大幅上升與前期資源受限(如限電)停止有關,非周期行業的上升則與價格上升帶來的產值有關。但同樣,擴張的進程我們認為也不宜過快,否則,將是結構性調整前功不在。經濟的大起大落,必然造成失控。
基于PMI與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的高度相關,10月的工業增速也將有較好的上升,目前來看,這一進程不論是上升還是微降,過程是勻速的,緩慢的,整體經濟正在良性循環中。未來繼續高度關注價格漲跌,以便判斷通脹的強度以及持續時間。
2、出口與進口本月新出口訂單指數為52.6%,比上月微降0.2個百分點,進口訂單指數為52.8%,比上月微降0.1個百分點。往常這兩個指數是高度相關的,本月依然,但中國政策似乎在提示中國對外貿易模式有所改變。我們在視點中已經表達部分觀點。
3、對政策的影響綜觀全年,前低后高的態勢在政策的努力下轉換為相對均勻的,比較良性的溫和擴張,這樣,政府以及各界對明年的各項經濟指標的把控能力也能夠增強。
4、購進價格顯示需求增長和流動性催生雙重因素下的繼續反彈本月購進價格指數為69.9%,比上月上升4.6個百分點。隨著生產持續高漲與流動性注入的持續,未來通脹預期增強。
5、利潤空間繼續走低本月新訂單低于購進價格擴張幅度,利潤空間-11.7,比上月繼續下降2.1個百分點。
6、庫存上升,穩定在均值水平從業人員指數提示就業情況穩定。本月產成品庫存指數為45.7%,比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作為滯后指標,庫存一方面是銷售的結果,一方面是生產的結果,本期數據符合數據發展軌跡。
三、非制造業數據穩定回升 好于制造業
2010年10月,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CFLP)發布中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60.5%,比上月回落1.2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降1.6個百分點。由于非制造業沒有綜合指數,通常以商務活動狀況指數來反映非制造業經濟的總體變化,但我們發現收費價格與各行業的主營收入、利潤相關更為密切。因此看收費價格,非制造業未來經營無憂,好于往年均值1.6個百分點,但同時提示通脹風險。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認為:10月份,非制造業PMI為60.5%,雖比上月和去年同期略有回落,但仍連續四個月保持60%以上。市場顯示出平穩較快增長的態勢。10月份零售業繼續保持高位,且大多數行業均在50%以上。說明市場運行較為協調有序。房地產業指數在9月出現反彈后,10月呈現回落,市場再度步入觀望期。投入價格已連續5個月持續攀高,通脹壓力在不斷積蓄,價格變化不容樂觀,調控政策需根據市場變化相機抉擇。政策分析:房地產行業行業活動下降。
由于房地產行業指數在消費性服務業指數占有較高的比重,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非制造業經濟活動的整體增幅。本月房地產行業的商務活動51.0%,環比回落了4.3個百分點,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消費性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的上行空間;同樣,房地產市場的需求變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本月消費性服務業新訂單指數的上升幅度,僅為47.7。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全球服務貿易聯盟理事長姜增偉一行來訪中物聯座談交流
- 崔忠付主持《汽車零部件物流 塑料周轉箱尺寸系列及技術要求》國家標準預審會
- 關于開展2025年度全國重點企業統計調查的通知
- 中國公路物流運價周指數報告(2025.5.9)
- 中國物流標準大講堂第34期預告:《物流業與制造業融合 物流項目融合水平評價指南》團體標準宣貫
- 關于舉辦“2025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商貿流通數據要素解決方案大賽”的通知
- 2025年4月份電商物流指數為111.1點
- 蔡進會見華為數字能源中國區副總裁宋凱一行
- 中物聯開展關于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工作的“三新學習”
- 2025年4月份中國公路物流運價指數為105點
- 蔡進會見北京工商大學校長郭建華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