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聯合會專區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聯合會快訊 > 綜合快訊 > 正文

蔡進:中國鋼鐵產業發展機遇與挑戰分析

發布時間:2023-03-27 15:45:09 中物聯鋼鐵物流分會

中國鋼鐵產業發展機遇與挑戰分析

——在第十二屆中國鋼鐵物流高峰論壇上的講話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 蔡進

2023年3月24日

微信圖片_20230327154109

尊敬的何會長、虞總、尊敬的各位來賓、非常高興能夠參加今天的論壇,借這個機會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關于當前鋼鐵產業發展的挑戰和機遇,就這兩個方面談談自己個人的一些看法。

我覺得從挑戰的角度來講的話,應該說當前的鋼鐵產業所面臨的挑戰就是能否適應新格局發展的變化,我覺得這種格局變化對鋼鐵產業來講的話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首先第一個就是中國的社會經濟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格局,這樣的變化,不僅僅是一種概念,不是提提而已,確實是深刻的。我個人感覺到要把它歸納成一句話的話,就是當前新格局的變化,它體現在深化改革基礎上,更加注重創新能力的實現。

這種變化是比較深刻的,那么在這個變化的過程中間,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著眼點也在變化。我們過去的10年,通過改革也好、通過開放也好,尤其是通過深化改革來助力社會經濟發展降本增效。其中,在降本增效過程中間,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比如說從我們的物流領域來講,2012年中國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是18%,那到了去年,中國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是14.6%-14.7%。

所以說這個成效很好,很高。但是問題在哪兒?如果說一個國家它要由大到強,它要成為世界的強國,說的更大一點實現民族復興,只是停留在降本增效上,遠遠是不夠的,必須創新,必須有新的發展才真的能夠成為一個強國,才能真正能夠實現民族復興。打個比方,一個家庭也一樣,如果這個家庭要發家致富,就靠勤儉節約是做不到的,必須多掙錢才能夠發家致富,所以說國家也一樣。現在來看,在整個新格局的構建過程中間,發展動力是在深化改革基礎上逐漸進入到創新能力形成的這么一個過程。所以它的著眼點在變,不僅僅要做降本增效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要做創造新價值的事情,因為從現實來講,可以清楚的看到,降本增效未來的空間也是有限的。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是做物流統計的,剛才講到了物流的成本占GDP的比重現在已經降到了14.7%,成效很高,但是問題在哪兒?已經連續多年,至少有三年左右的時間我們的物流占GDP成本始終是徘徊在14.6%到14.7%。

那就說明什么?就是至少從提高效率降物流成本這個方面來講,降低成本的空間已經有限了。當然也有的人說了,我們物流成本占GDP14.7%,跟歐美國家還有7-8%還有很大的差距,我覺得不是很好比,因為我們經濟結構不是很一樣。美國服務業已經占GDP比重80%左右,自然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就相對低,我們需要去思考,是要為了降成本,還是要把產業結構向服務業方面去提升呢?

我感覺到從目前來講,現在這樣的經濟結構若是還要往服務業去提升的話,有空間但是空間也不大了。從歐美人80%左右的經濟比重中來看,它感覺到了產業空心化,所以說我們要吸取這方面的教訓。

經濟結構的差異化導致物流成本占GDP比重的差異化,不能簡單說人家8%-9%,我們一定要到8%-9%。在這個過程中間,我們確實也要給自己打問號,我們物流成本還有多大降成本空間?反過來也倒逼你必須走創新之路,必須在創新的過程中間實現新的價值。面臨國家經濟社會進入到新的發展格局,它的著眼點是創造新價值的這么一個基本方向,鋼鐵產業能否適應,這是挑戰。

我覺得第二個方面的挑戰是企業或者產業發展格局的挑戰。目前來看,一個產業也好、一個企業也好,在談到它是不是強,或者說它是否很有優勢,大家衡量的標準是什么呢?更多是規模有多大,利潤有多高,整個資產是不是很優化等等。它的事業是向內的,看企業內的經營運作,看產業內的經營運作,但是在新格局發展,已經不是這樣了,它看到的是形成生態圈的能力,是這個產業、這個企業打造產業或者企業生態的能力。企業不僅僅是自身在發展,而且要能夠把上下游企業能夠很好協同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企業發展生態,當然不僅僅是上下游企業了,還有其他方面的。企業能不能形成一個很好的生態,這樣的生態要能夠真正保障企業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間可持續,否則的話,遇到經濟的波動,企業的效率,今年有,明年就沒有了,剩下的都是風險,企業就會扛不了。我覺得未來企業發展格局過程中間,要衡量企業有沒有打造生態能力,這就是企業的優勢,產業也一樣。

當然我們說的境界更高一點,那就是剛才何會長講到的,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就是企業是不是能夠推動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發展,企業和產業或者說鋼鐵產業,是不是能夠跟自然能夠和諧起來,實現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

我覺得這個方面很重要,一個企業是不是適應未來企業發展的格局,一定不僅僅是看企業有多強大,有多大的規模,有多大的利潤,那只是一方面,更加強調的是企業能不能具備打造可持續發展生態圈能力,包括跟自然的和諧發展,這也是一個的很大挑戰。

我覺得面臨的第三個挑戰就是供應鏈創新發展格局的挑戰。過去的幾年,在中國推進供應鏈的發展,它做的更多是企業內部的資源整合、流程的優化,當然最近幾年可能做到的是企業和企業之間的資源整合和流程的優化,但是發展到今天,尤其疫情以來,已經很不夠了。

供應鏈創新發展格局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這個階段做的是什么呢?做的是產業和產業之間的組織協同,鋼鐵產業和下游汽車產業,造船產業是不是能夠協同發展,而且這個協同是有層次的。經營的協同,比如合同定的是不是好,再往上就是管理之間的協同,產業與產業之間的戰略協同。

我認為在這方面鋼鐵產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在產業和產業組織協同的過程中間,很多產業做的還是很不夠,當然不僅僅鋼鐵產業了,彼此之間甚至還處在很低層次價格博弈的過程,所以說做的很不夠。

目前來看,鋼鐵產業最根本的就是要通過這種組織協同、供應鏈組織協同把鋼鐵產業和其上下游的產業能夠無縫銜接起來,這樣的話才能夠真正的形成產業鏈,進而在形成產業鏈基礎上能夠形成價值鏈。這對鋼鐵產業是挑戰,而且這個挑戰還是比較深刻的。不走出這一關的話,鋼鐵產業發展的空間,在未來的發展空間很有限。

第四個方面的挑戰就是面臨著世界發展格局的挑戰。過去,整個中國面對整個世界的發展格局,我們叫戰略機遇期,但是在二十大報告中,習總書記已經對當前的世界發展格局有一個基本的判斷,叫當前的世界發展格局已經進入到一個動蕩變革期。我們面臨世界格局是動蕩、變革的時期,是一種變局和亂局同時存在的時期。

貿易保護主義也好、單邊主義也好,還是地緣政治的沖突、世界經濟不斷下滑等等,都在沖擊我們的鋼鐵產業,能不能夠承受得了,在面對這樣的變局和亂局鋼鐵產業有沒有韌性,能不能夠打造自身的產業鏈安全,這些都很關鍵。所以我認為這對鋼鐵產業來講也是挑戰。

正因為有這種挑戰,倒逼鋼鐵產業必須去尋求發展的機遇,所以說機遇和挑戰并存。我覺得從未來發展角度來講,鋼鐵發展機遇至少是三個方面。

一、數字化。要推進鋼鐵產業的數字化的建設,這個不是說說而已。當然不是一種先進的數字技術應用,就是數字化了,而是要通過數字化推動鋼鐵產業真正的變革,包括發展的理念、包括經營的組織方式,包括治理的模式等等,都要起到深刻變革,這才叫做數字化。

為什么這么講呢?在當前資本的時代,資本的本質它是擁有的,即擁有的資本越多,就越強大。在彼此之間擁有資本的過程中,是對存量價值進行瓜分,進行競爭的,所以資本和資本之間的競爭是“零和博弈”。現在的企業多多少少在做這樣的事情,所以在競爭的過程中間,是很難創造新的價值。

數字化不一樣,數字化的本質是鏈接,在企業和企業鏈接過程中間,產業和產業鏈接過程中間會形成無限發展的空間,形成新的價值,這是數字化的最本質的東西。

當然數字化還有一個最根本的,數字化在企業和企業鏈接、產業和產業鏈接的過程中間,形成彼此之間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使得整個產業鏈更加穩定、更加有序、抗風險能力更強。

我們說更大的,從國家和國家之間數字化鏈接過程中間,能使得整個人類重新回到和平合作發展的軌道,但是更重要的是它能夠形成新價值,使得我們整個產業鏈更加有序、更加穩定,抗風險能力更強,我覺得這是做數字化的本質,數字技術不僅僅在鋼鐵產業簡單應用而,一定是要對產業發生變革才對,這是第一個方面的機遇。

二、綠色低碳可持續。一定要做這件事情,尤其是鋼鐵產業,更應該去考慮。為什么這么講?因為從疫情以來,我覺得世界經濟增長動力開始發生變化,在疫情之前,更多依靠的是傳統的制造業和服務業,但是疫情之后發生了變化。它轉變也是兩個動力:1.科技創新;2.基礎設施建設。

全球都是如此,包括像歐美國家,它現在的基礎設施建設都是在上個世紀二戰以后到上個世紀7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基礎設施很陳舊,需要改造。那些新興經濟體的國家,如東南亞這些國家,它們的經濟發展頂多相當于我們在90年代二十世紀初的水平,比如建設基礎設施、如高鐵、高速等。像非洲、東歐,尤其是非洲經濟開始起步的地區,更需要做的就是基礎設施建設。所以說未來的10年,我覺得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整個全球經濟發展的10年,至少有10年。從這個角度來講,中國的鋼鐵產業是有機遇的。我國鋼鐵產業產能占全球50%以上的,我們有產能優勢,但是要抓住這樣的機遇,一定要把產能變成我們的產業優勢。這個產業優勢一個非常重要的內涵,就是基于供應鏈的綠色發展,這個很關鍵。

你要走出國門,綠色的標準門檻的話你一定得通得過去,否則沒有綠色的供應鏈支撐,形成多大的產業優勢也是沒有用的。要基于全球市場發展,鋼鐵產能要能夠面向全球,它是一個機遇。所以這個方面來講的話我覺得非常關鍵,一定要做綠色、低碳、可持續的事情。

三、面對當前這樣的變局和亂局,一定要做供應鏈韌性和安全事情,要把我們產業發展的理念從過去一味強調效率轉變為安全和效率,這兩個之間的話要能夠找到一個平衡點,就是理念上要有安全的意識。

在實踐過程中,要通過數字化來形成網狀或者網絡化供應鏈體系,這個很關鍵。數字化在鏈接過程中間,是一個去中心化的過程,只有去中心化的網絡數字化平臺,韌性才能夠提高。

我相信抓住這三個機遇的話,中國的鋼鐵產業一定能夠由當前的大國變成鋼鐵產業的強國。

謝謝各位!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