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3-06 17:24:05 國家郵政局

經測算,2020年2月中國快遞發展指數為157.3,同比提高31.6%,發展韌性十足。服務質量指數與發展能力指數分別為263.8和124.0,分別比上年同期提高80.1%和8.1%,發展規模指數和發展趨勢指數分別為114.4和66.3,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表明我國快遞市場在疫情期間依然表現出良好的服務水平與承壓能力。
2月,快遞發展規模指數為114.4,同比下降0.8%。從分項指標看,快遞業務量預計完成27億件,同比下降2.2%;快遞業務收入預計完成351億元,同比增長0.2%,快遞業務量收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在疫情影響下,貨源供給不足、消費能力減弱、消費需求分化等因素使快遞市場短期規模小幅收縮,但快遞企業積極克服人員返崗難、分撥中心開工慢等諸多難題,分區分級有序復產復工,截止2月28日,郵政行業人員到崗率已達90.2%,快遞日攬收量和投遞量分別達到1.62和1.6億件,分別達到疫情前水平的81%和80%,扭轉了1月份同比下降的發展態勢,有效抵制了疫情對行業帶來的不利沖擊。
2月快遞服務質量指數為263.8,同比提升80.1%。從分項指標看,消費者快遞服務滿意度為78.1,同比提高0.4分。72小時準時率為70%,同比提高7.7個百分點。疫情期間,快遞服務質量指數較高的主要原因為:第一,快遞從業人員不懼危險,為百姓美好生活提供有力守護,贏得了消費者的普遍支持與尊重,對因客觀原因出現的延誤給予了更多理解包容,有效申訴量明顯下降。第二,郵政、順豐、京東、蘇寧等企業疫情期間一直保持正常運營,通過網絡重組優化、資源調配整合、業態模式創新等多種方式保障服務質量,在特殊情況下實現了整體服務不斷網、時效有保證。自2月10日起圓通、申通、中通等13家快遞企業陸續正式復工,進一步緩解行業壓力,寄遞時效平穩。第三,無人配送在業內大力推廣,綜合運用定點投遞、預約投送、代收驛站、智能快件箱、無人車、無人機、社區配送Mini站等新型收投方式,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接觸,提升末端配送效率,保障用戶與從業人員人身安全,贏得了廣大用戶的認可。
2月快遞發展能力指數為124,比去年同期增長8.1個百分點,行業整體能力穩步提高。城鄉快遞網點密度和勞動生產率小幅微升。快遞業在本次疫情阻擊戰中,對救災運輸、支撐電商和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保障作用得以充分彰顯。郵政企業緊密銜接作業流程,通過專人高鐵直送、郵政航空加班航班多次完成快速運送救命藥品的“生命接力”;順豐航空大力整合自有58架全貨機及通航全球60余城的航空物流資源,運送防疫物資與生活補給航班總量超過100架次;京東聯手多家企業打通高效救援供應鏈;蘇寧物流、中通云倉免費開放100多個和80個倉配中心,為抗疫物資提供接收場地、存儲、分發、配送等專業物流支援;韻達、圓通、申通、德邦等快遞企業多次免費承運應急物資,并助力雷神山醫院、火神山醫院建設。截至2月29日,郵政企業、快遞企業承運、寄遞疫情防控物資累計4.35萬噸、包裹1.52億件,發運車輛1.72萬輛次,貨運航班291架次。行業在“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方面的先行官作用有效發揮,為打贏抗疫攻堅戰做出積極貢獻。郵政、京東等企業紛紛通過蔬菜專線、生鮮綠色通道、平價菜直配等寄遞新模式,有效緩解農產品滯銷與城市農產品供給不足雙重難題。疫情期間,大到成千上萬噸的應急物資運輸,小到百姓餐桌的一飯一果一蔬,快遞業都發揮了積極的抗疫情、保民生底盤作用。
2月,快遞發展趨勢指數為66.3。預計3月快遞業務量將超52億件,同比增長10%左右,行業發展將基本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從資本市場預期看,受網絡消費習慣逐漸固化、防疫物資需求旺盛、行業對供應鏈影響能力不斷增強等因素影響,資本市場對快遞業普遍看好,增長預期穩步提升。
每日 推薦
- 江西跨境電商發展交流會舉辦 科捷出海供應鏈破解行業難題
-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國家鐵路局綜合司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廳關于學習借鑒集裝箱多式聯運場站共享典型經驗做法的通知
- 多部門協同發力全方位擴大商品和服務消費
- 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輸貨物同比增長71.6%
- 以法治之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國新辦發布會聚焦民營經濟促進法
- 生態環境部:對機動車特別是貨車排放問題的監管將更加嚴格
- 新版《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發布
- 【湖南】今年建設農村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1.9萬個
- 船舶免費過閘政策正式實施 船民企業共享“水運紅利”
- “五一”假期全國快遞包裹攬投量同比增長超兩成
- 【浙江】寧波金華海陸聯動補鏈強鏈通途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