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4-02 09:41:33 經濟日報

農產品加工橫跨農業、工業和服務業三大領域,是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抓手。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日前發布數據,2020年,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營業收入超過23.2萬億元,同比增加1.2萬億元,與農業產值之比接近2.4∶1,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7.5%。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我國農產品加工領域自主創新能力實現了由整體跟跑向跟跑、并跑、領跑“三跑”并存轉變,科技對農產品加工產業發展的貢獻率達到63%,為農產品加工業長久穩定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王鳳忠告訴記者,當前,我國農產品精深加工、產后減損和綠色供應鏈產業化關鍵技術裝備不斷取得突破。同時,我國建立較完善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標準法規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升。另外,新一代工業革命技術在農產品加工業生產制造、流通消費等領域的應用,催生了一批農業觀光、生態旅游、科普基地、特色小鎮、民俗文化等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但是,也應該看到,當前我國農產品加工行業還面臨諸多問題,如關鍵酶制劑和配料依賴進口;產后損耗大,存在技術短板;梯次加工技術缺乏,附加值低;農產品加工裝備自主創新能力較弱等。
近年來,中國農業科學院強化創新引領,著力打造農產品加工業升級版,培育鄉村產業振興新引擎。目前,中國農業科學院建有農產品加工與質量安全學科集群,相關科研團隊長期聚焦農產品加工與貯藏工程、食品科學、糧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農產品質量安全、食品營養與健康等五大方向,在植物蛋白工程、油脂工程、肉品保鮮物流、真菌毒素檢測與防控、農獸藥殘快檢等方面已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為我國農產品加工業快速發展和高端人才培養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撐。
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孫坦表示,下一步,中國農業科學院將著力加快農產品加工科技創新,促進農產品加工業快速發展,壯大鄉村產業鏈,推動全產業鏈優化升級。目標是,力爭到2025年,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產值比從2.4∶1提高到2.8∶1,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從67.5%提高到80%左右,農產品加工業結構布局進一步優化,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市場競爭力大幅提高。
“十四五”期間,農產品加工業要推進要素集聚,以一村一品、農業產業強鎮、特色產業集群等項目為抓手,支持地方建設一批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創建一批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推進科技創新,攻克一批農產品加工工藝和設備瓶頸難題,集成創制一批科技含量高、適用性廣的加工工藝及配套裝備。推進主體培育,扶持一批農產品加工大型企業集團,以產業振興引領鄉村全面振興。
每日 推薦
- 江西跨境電商發展交流會舉辦 科捷出海供應鏈破解行業難題
-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國家鐵路局綜合司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廳關于學習借鑒集裝箱多式聯運場站共享典型經驗做法的通知
- 多部門協同發力全方位擴大商品和服務消費
- 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輸貨物同比增長71.6%
- 以法治之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國新辦發布會聚焦民營經濟促進法
- 生態環境部:對機動車特別是貨車排放問題的監管將更加嚴格
- 新版《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發布
- 【湖南】今年建設農村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1.9萬個
- 船舶免費過閘政策正式實施 船民企業共享“水運紅利”
- “五一”假期全國快遞包裹攬投量同比增長超兩成
- 【浙江】寧波金華海陸聯動補鏈強鏈通途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