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2-21 15:15:08 央廣網

習近平: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這段話出自2022年10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數字化是當今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新特征,數字經濟也已經成為新一輪國際競爭的重點領域。我國有14億多人口,網民規模達10.51億,擁有世界上最為完備的產業體系,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性能先進的網絡基礎設施體系,不斷完善的發展數字經濟各項法規法律體系,都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海量用戶、豐富應用場景、堅實物質基礎和良好發展環境。我國有條件、有能力把握以數字技術為核心的新一代科技和產業變革歷史機遇,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
在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方面,我們已經切身體驗到,數字經濟早已緊密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零售、餐飲、旅游、辦公、教育、醫療等通過數字化賦能,實現了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以農村電商為例,2022年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5313.8億元,同比增長9.2%,增速較2021年提升6.4個百分點。一根網線聯通大江南北,農村電商的出現和發展徹底打破了中國傳統農產品交易的時空限制,推動企業孵化、人才培訓、倉儲物流等配套產業的完善,成千上萬的“新農人”通過電商這份“新農活”,為自己家鄉鄉村振興賦能,為農村經濟和產業發展持續注入活力,是我國“數實融合”的重要結晶。
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對實體經濟提質增效的帶動作用顯著增強。從國家層面看,我國數字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截至2021年,數字經濟規模已達45.5萬億元,占GDP比重提升至39.8%,從規模看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二。從地方層面看,2022年,江蘇省數字經濟規模超5萬億元,福建省、湖北省數字經濟增加值分別達2.6萬億元和2.4萬億元,安徽省、江西省數字經濟增加值突破萬億元。在合肥、杭州、無錫等地,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高地和集聚區已經形成,涉及智能語音、數字安防、物聯網等多個領域……
盡管成績亮眼,但我們發展壯大數字經濟的任務依然很重。我國實體經濟規模龐大、門類齊全,但供給結構和效率不適應需求升級的問題依然突出,迫切需要通過數字化帶動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邁向全面擴展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要實現這一目標,我們要以習近平經濟思想為指導,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提高數字技術基礎研發能力,培育壯大新興數字產業,加快建設新一代移動通信、數據中心等數字基礎設施,全面推動產業數字化,著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讓新時代的中國更加充滿生機活力。
本期特約專家:陳曦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
每日 推薦
- 江西跨境電商發展交流會舉辦 科捷出海供應鏈破解行業難題
-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國家鐵路局綜合司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廳關于學習借鑒集裝箱多式聯運場站共享典型經驗做法的通知
- 多部門協同發力全方位擴大商品和服務消費
- 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輸貨物同比增長71.6%
- 以法治之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國新辦發布會聚焦民營經濟促進法
- 生態環境部:對機動車特別是貨車排放問題的監管將更加嚴格
- 新版《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發布
- 【湖南】今年建設農村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1.9萬個
- 船舶免費過閘政策正式實施 船民企業共享“水運紅利”
- “五一”假期全國快遞包裹攬投量同比增長超兩成
- 【浙江】寧波金華海陸聯動補鏈強鏈通途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