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聯合會專區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聯合會快訊 > 教育培訓 > 正文

任豪祥:擁抱人工智能新時代,開啟人才培養新篇章

發布時間:2025-03-30 14:58:30 教育培訓部

擁抱人工智能新時代,開啟人才培養新篇章

--在2025年中物聯培訓認證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黨委常委、中國物流學會會長任豪祥

2025年3月29日

4

尊敬的各位同仁,朋友們:

大家好!

首先感謝大家多年來對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信任與支持,感謝大家為中國物流、采購與供應鏈人才培養工作做出的貢獻。時隔兩年,我們再次相聚在北京召開中物聯培訓認證工作會,共同研究新時代、新征程上物流與供應鏈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共同探討人工智能新時代物流培訓認證工作面臨的新機遇和新挑戰,共同開啟物流與供應鏈人才培養新篇章。

過去的兩年是物流產業穩中有進、高質量發展的兩年,物流產業地位得到進一步提升;過去的兩年也是教育培訓工作主動求變、積極擁抱人工智能,全面推動“AI+數字化”賦能教育培訓的兩年。今年春節DeepSeek引發的新一輪的AI浪潮將進一步加快人工智能+物流產業融合發展,這對物流人才培養提出新要求、新挑戰,今天我們不僅要對過去2年的工作做好總結,更要面向已經到來的人工智能新時代做好規劃,科學應變、主動求變。

下面我就培訓認證工作講幾點意見。

一、物流產業發展進入供應鏈發展新階段

1.物流產業地位進一步提升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物流產業的發展,物流成為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先導性、戰略性、基礎性產業。2024年2月,物流議題首次列入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物流是實體經濟的“筋絡”,聯接生產和消費、內貿和外貿,必須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提高經濟運行效率。這是對現代物流最新的戰略定位,進一步提升了產業地位,為下一階段現代物流和供應鏈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2024年1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了《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方案》,對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提出總體要求,部署5方面20項重點任務,“強化專業人才培養”是其中的重點任務。

2.物流產業對國民經濟的支撐作用進一步提升

2024全年社會物流總額360.6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8%,增速高于GDP的增速。全年物流業總收入達到13.8萬億元,我國物流市場規模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現代物流在生產性服務業中的支柱地位進一步加強。全年社會物流總費用19.0萬億元,同比增長4.1%。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4.1%,較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降至2006年正式建立統計以來的最低水平,為實現到2027年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力爭降至13.5%左右這一目標打下良好的基礎。

3.推動現代物流向供應鏈轉型升級成為產業發展新使命

現代物流是供應鏈的支撐,現代供應鏈是物流轉型升級的高級形態,也是現代物流高質量的發展趨勢,更是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的關鍵抓手。數字化轉型是現代供應鏈發展的關鍵,從數字化、智慧化、網絡化發展,逐步向數字技術與現代供應鏈的深度融合轉變,推動生產組織方式轉型升級,培育新質生產力,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全球供應鏈呈現“區域化、韌性化、綠色化”的趨勢,企業“出海”推動制造業產業鏈區域布局成為趨勢,形成了供應鏈新的發展空間。

二、培訓認證進入“AI+”發展新階段

1.人工智能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新引擎

當前以大模型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掀起了全球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新浪潮,推動人工智能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關鍵驅動力。與以往技術不同,本輪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正加速突破并深度融入千行百業,為各行業帶來了變革性的影響。DeepSeek的開源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應用的普及化,加速推動實現全面“AI+”。在全球人工智能發展中,中美選擇了不同的發展路徑,美國起步早、研發速度快,算力、算法上處于領先地位,中國在專業算料和應用場景具有較大優勢(中國是全球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國家,有豐富的產業數據和應用場景),全球人工智能中美“雙核”格局初步形成。

2.培訓認證工作挑戰與機遇并存

過去2年,培訓認證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當前,我國面臨國際形勢的嚴峻挑戰,我國經濟存在需求不足突出矛盾,行業“內卷式”競爭加劇,企業經營壓力加大,黨和政府也“帶頭過緊日子”,這給正在恢復中的培訓行業帶來新的挑戰。人工智能技術正加快重塑培訓行業,一方面人工智能降低了一般知識學習和技能培訓的門檻,提供“7×24小時”永遠在線的輔導以及“一對一”顧問式的輔學,推動傳統“培訓師—學員”二元結構向“培訓師—AI—學員”三元結構轉變,培訓范式的變化必然重構培訓行業;同時人工智能也把數字化課程、仿真、虛實交互等教學輔助資源的開發和使用變得“觸手可及”,低成本、大規模、個性化的培訓正成為現實,“AI+數字化”成為培訓行業轉型升級的“必答題”。

三、中物聯培訓認證邁入轉型升級新階段

1.持續提升行業引領地位

中物聯推動大件物流員成為物流服務師下增設的第五個新工種,正式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連續多年開展全國供應鏈大賽,啟動首屆全國采購大賽,獲批人社部“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為國務院國資委學習平臺“國資e學”開發4門課程,承擔國際勞工組織綠色技能教材開發。

2.不斷完善行業人才認證體系

中物聯持續對培訓認證體系進行完善優化,以適應行業不斷發展的新需求。物流師項目第5版知識體系已全面升級,積極擁抱“AI+物流產業”變革,同時為深化專業服務能力,推出物流師(醫藥)認證;采購師項目在中國本土首個采購模型--海螺模型基礎上,以國資委、發改委《關于規范中央企業采購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為基礎上,獨創性地構建了中國首個公共采購模型—水母模型,啟動采購師(公共采購)認證項目,精準賦能央國企采購專業人才培養;為響應國家“雙碳”目標,助力物流產業綠色升級,中物聯依據《碳排放管理員國家職業標準》,正式啟動物流行業碳排放管理師認證項目。這些引領行業發展、滿足時代需求的認證項目,都會在今日正式發布。

3.不斷夯實業務發展基礎

過去2年,中物聯積極拓展服務網絡,新增55家授權機構,包括同濟大學、河北工業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知名學府,深圳交易研究院、中石油昆侖物流等知名企業,廣州物流與供應鏈協會、成都市物流協會等優秀地市級行業協會,成功設立西藏考試中心,進一步完善了全國的服務網絡。與中航集團、雙星集團、中石油等大型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將認證項目與企業內訓融合;承擔國鐵集團3期300多人物流專業骨干培訓班,與湖北物資流通技術研究所合作開展供應鏈領軍人才培訓,賦能國央企和地方人才培養;考試人數持續增長,2023年考試人數同比增長24%,2024年考試人數同比增長37%,兩年平均增長率31%。

4.持續推動數字化轉型

中物聯持續推動數字化轉型,不斷豐富和完善物流師、采購師、供應鏈管理師在線課程,與行業知名專家合作打造專題精品在線資源,與知網合作課程資源上線知網平臺,服務湖南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繼續教育項目,為國務院國資委學習平臺“國資e學”開發國企采購、物流與配送、生產物流等行業課程;依托數字化平臺和資源以及人工智能技術,實現認證項目高級別測評全面數字化,為培訓機構開展定制化培訓與考核500多場次,極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客戶滿意度,產品與服務數字化轉型成效顯著。

5.全面推動“AI+數字化+培訓認證”

為應對人工智能帶來的挑戰,中物聯經過3年的投入與研發,于2024年9月推出的首個物流、采購與供應鏈領域教育與培訓人工智能專用大模型—中物靈境。中物靈境是我國行業協會中發布首批專業大模型之一,也是在教指委和行指委范圍內第一個發布的教育與培訓大模型。目前中物靈境已經應用在中物聯物流師、采購師、供應鏈管理師、碳排放管理師等多個認證項目的培訓認證中,學員可以借助中物靈境來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并賦能個人職業成長;多所高校依托中物靈境在知識圖譜與能力圖譜構建、AI助教、學生自主學習、教材開發、教學資源庫建設等方面開展實踐應用;中物聯還與多個央國企開展人工智能大模型合作,為行業和企業的大模型提供知識底座和技能底座,后續中物靈境及相關應用將向各培訓機構、合作企業與院校、個人全面開放。

四、對今后工作的幾點要求

1.繼續做好各項基礎工作

持續完善行業培訓認證體系,對現有項目做好“AI+”升級,對新項目做好跟蹤優化工作;開發更多的精品課程和優質教學資源,加快數字化培訓教材的開發與應用;強化案例教學在培訓中的作用,進一步提升學員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一步發揮人工智能在考核、測評的作用,推動“考核+測評”覆蓋每個級別認證。

2.以“AI+數字化”賦能生態建設

依托數字化平臺和資源,為各地行業協會、培訓機構搭建線上培訓子站或專區,提供個性化的在線課程與資源共建、共享;依托中物靈境大模型,為合作伙伴提供智能客服、培訓助手、智慧學伴、教師助手等應用;構建面向人工智能的師資轉型模型,推動“培訓師-AI-學員”三元教學新模式的探索。

3.持續增強服務意識

教育培訓工作本質上是一種服務,要持續加強作風建設,換位思考對市場一線的關切要及時回應和解決;要主動應對人工智能大模型對市場開發、品牌宣傳、渠道建設、產品研發和客戶服務提出的新要求,以“AI+”賦能考試中心和培訓機構的各項工作。

4.推動中國認證項目“走出去”

重點圍繞一帶一路建設需要,面向東盟開展培訓項目合作、國際認證推廣、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通過多種合作模式推動中物聯認證項目走出去服務大國外交,進一步提升中物聯品牌影響力。

同志們,朋友們,過去2年在大家全力支持下,中物聯培訓認證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工作基礎也更加扎實,同時主動擁抱人工智能新時代,邁出了從“數字化+”到“AI+數字化”的轉型的第一步,再次感謝大家對中物聯人才培養事業的支持。希望各位同仁共同努力,把握人工智能發展新機遇,齊心協力,共同開啟人才培養新篇章。

謝謝大家!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