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聯合會專區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聯合會快訊 > 綜合快訊 > 正文

崔忠付:食材產業鏈萬億市場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發布時間:2022-08-10 10:50:07 中物聯食材供應鏈分會

在“2022全球食材供應鏈峰會暨第十屆餐飲零售合作洽談會”上的講話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崔忠付

(二〇二二年八月十日)

1

尊敬的各位來賓、媒體朋友:

大家上午好!

“乘八面來風,應萬眾企盼”,很高興與大家齊聚美麗的歷史文化名城—“榕城”福州,共同出席“2022全球食材供應鏈峰會”。在此,我謹代表主辦方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向與會的各位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同時向福州市人民政府對本次會議給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誠摯的謝意。

受俄烏沖突及多種因素影響,全球物價普遍上揚。2022上半年全球CPI同比增長7.8%,以出口和進口的平均值衡量,世界商品貿易額同比增長了25.6%。食材類價格總體增長18.5%,其中,加工食材總體漲幅14.1%;初級食材價格總體漲幅21.5%。全球對食材的需求長期攀升,著眼于目前充滿不確定性因素的全球環境,通脹壓力、供應鏈重整將從結構性擴散為全局性。強化供應鏈主導權、增強開放格局下的長期競爭力成為各國迎接新一輪全球競爭的關鍵。如何內外兼修打通國內、國際兩個市場資源體系,是食材產業鏈各方企業做大做強的必修課。

現階段,我國食材行業主要呈現出以下四大發展態勢:

一、食材貿易進口受阻,出口逆市上揚

2022年上半年,我國食材進口7360.7億元,進口量下降,進口額同比僅增長了5%,部分食材進口受阻,其中,肉類及乳制品進口量下降嚴重,分別下降31.9%和18.0%。與之相對,食材出口3031.1億元,同比增長21.7%,呈現出較強的韌性。其中,水產品出口725.2億元,同比增長14.9%;蔬菜出口377.9億元,同比增長5.5%;加工果蔬制品出口188億元,同比增長55.4%。受疫情等因素影響,更多進出口貿易企業為滿足市場需求,以國內品質食材作為新的選擇,昭示著我國本土食材質量水平正逐步向國際標準接軌。

二、食材消費整體穩定,餐飲市場波動較大

2022上半年,我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7%,食材消費市場規模突破7.3萬億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從消費渠道來看,零售端食材消費規模為5.3萬億元,與去年同期上升2.2%,零售食材市場規模一直保持著平穩增長態勢。餐飲端食材消費規模為2.0萬億元,與去年同期下降7.7%。反復的疫情給餐飲市場帶來更多不確定性,本來2021年已經逐漸恢復的餐飲市場又受到強大的打擊。

三、食材產業結構優化,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十四五”時期是中國全面邁入食材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食材生產端供需逐步轉向平衡,科學種養殖初有成效,品質有所提升,初級食材由“量”轉“質”,2021年市場規模從6.7萬億元調整到6.5萬億元,利用轉化率再次提升,高質量發展序幕正在開啟。加之流通端技術水平不斷提升,配套設施設備不斷完善,渠道供給合理化等成果逐步顯現,食材流通損耗率逐年下降。2021年,食材流通市場規模為 8.37 萬億元,展現出巨大潛力,昭示著食材供應鏈發展向更高水平演進。

四、食材加工市場存量提升,仍需尋找新增量

隨著現代農業加工設施和技術升級發展帶來的成果不斷涌現,2021年,食材加工轉化率達67.5%,食材加工市場規模達到10.5萬億元,主要以肉類、蛋類、奶及奶制品、蔬菜類、水果、水產品、谷物為原料的加工食材,綜合加工增值比為2.4:1。消費者對加工食材的需求日益高漲,但總體消費的表現并不算達到預期,原因在于無法滿足消費者對于高品質的追求。提升食材精深加工技術水平,規范標準化生產流程、完善嚴格的監管體系是尋找新增量的突破口。

2022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回望上半年,食材業作為重要的民生服務行業,扛起大旗,有力保障了居民“菜籃子”的穩定。然而,在內外多重因素的影響下,食材原材料價格上漲、商品力不強、供應鏈中斷、物流受阻、資金鏈緊張、數字化程度低等問題也不斷考驗著食材產業鏈內外貿企業的抗風險能力。面向食材消費體量龐大的中國市場,積極順應變革要求,昂首邁向高質量發展新征程,既是破解當前發展難題的關鍵,也是推動企業從品類擴張走向品質塑造、品牌引領的必由之路。

在此,我提出以下四點建議:

一、傳承匠心精神,注重品質塑造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市場對品質食材的需求越來越旺盛,Z世代作為新消費主力,對于食材的要求更為嚴苛。疫情影響之下,對食材進行全流程安全監測顯得更為重要。食材的品質化能夠使加工成本和管理成本逐步降低,同時也能刺激我國食材消費的潛能更好釋放。食材生產標準化、經營產業化、產品市場化和服務社會化,是助推轉食材生產提質增效的重要支撐和持久動力。

二、強化品牌建設,創造長期價值

我國食材行業已經進入高質發展階段,打造品牌強國是主要發展方向,品牌建設是高質量發展的體現。在供應端,食材產地分散,種類繁多,食材存在差異,難以形成全國化的品牌。企業作為品牌建設的主體,需要加強質量管理水平,拓展新消費渠道,提升 “從田間到餐桌”的供應鏈服務能力。實現食材品質“三步走”的第一步是品牌化,讓消費者認知,再到逐步到認識,再到相知的過程,提高食材的溢價能力,提升消費信譽,促進食材消費力提升。

三、建立標準體系,規范市場秩序

2021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約4070.8億元,較2018年增長近4倍,年綜合增長率高達50%。雖然全國各地對預制菜需求增長明顯,但卻沒有引領性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 ,各地方按當地食品加工的標準來衡量,導致規范標準不統一,或帶來食安風險等問題。標準化成為預制食材企業在細分領域的新增量,制定規范預制食材、加工工藝、包裝標識、儲存運輸及微生物、添加劑、農殘指標等標準,更好的與企業實際操作相結合,能助力企業提質增效。

四、擁抱數字時代,重塑發展動力

數字化有連接、度量、智能三個特征。在食材領域,“連接”是高效厘清食材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動向,深入分析食材產業狀況,追蹤食材產品溯源,掌握食材產業發展態勢?!岸攘俊笔蔷珳识ㄎ皇巢漠a業鏈各環節,優化、改善識別“卡脖子”問題?!爸悄堋笔墙Y合行業大數據、企業自身數據、經營模型進行自動分析、自動決策,可以將決策的失誤風險降到最低。運用數字化系統、大數據分析等手段,持續加強食材產業鏈協同,全面感知消費趨勢,摸索創新,提升食材附加值。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安以質為本,質以誠為根?!辈惋嬋恕⑹巢娜恕⑽锪魅恕胺e土而為山,積水而為?!保届o的湖面永遠練就不出精悍的水手,面對產業發展的諸多危與機,讓我們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家們一起“升維-聚合進化”,夯實“穩”的基礎、積累“進”的因素、增添“新”的動能,全力以赴、馳而不息,共同開創中國食材產業更加美好的未來!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