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5-22 17:00:52 中物聯食材供應鏈分會

通渠智鏈 破局升級
共繪食材產業鏈供應鏈發展新藍圖
——2025第六屆餐飲零售供應鏈共創大會暨食材渠道合作洽談會上的致辭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總經濟師 崔忠付
2025年5月22日 四川·成都
大家上午好!
“孟夏蓉城萬物興,四海賓朋共謀新”。很高興在萬物競發的孟夏時節與大家相聚在美麗的蓉城,共同參加2025第六屆餐飲零售供應鏈共創大會暨食材渠道合作洽談會,在此,我謹代表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向與會的各位領導、專家學者和業界同仁們致以最誠摯的歡迎與感謝!
當前,全球產業鏈深度重構之際,餐飲零售與食材供應鏈已成為保障民生基本盤、激活內需新動能、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石。新消費浪潮下,餐飲零售業態加速推進全渠道戰略布局,著力通過優質食材供應鏈渠道的高效對接構建差異化競爭優勢,這對供應鏈的敏捷響應與優質供給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為此,本次大會著力構建食材全產業鏈深度對接平臺,期待與諸位共同探索供應鏈韌性提升與渠道價值再造的創新路徑。
今年中央政府工作報告里面再次強調,要著力提振消費、擴大內需、提高投資收益,并盡可能在所處領域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進入四月,商務部等9部門印發《服務消費提質惠民行動2025年工作方案》,為激發內需潛力、提振餐飲消費提供了有力指引。
伴隨經濟回升,政策紅利在不斷釋放,2025年上半年,我國餐飲零售與食材供應鏈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
一是食材供應鏈規模穩步擴容。據中物聯食材供應鏈分會測算,2024年我國食材消費規模達到9.81萬億元,同比增長4.78%;食材流通規模達6.40萬億元,同比增長4.85%,特別是服務性供應鏈企業市場增速達到4.99%,折射出專業化分工在不斷深化的趨勢;食材加工規模達12.06萬億元,同比增長2.21%。初步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食材消費市場規模已經達2.74萬億元,為全年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受國內GDP增速穩定及消費政策的推動,預期2025年下半年食材消費市場增長前景可期。
二是渠道變革重塑產業生態。當前,渠道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呈現出專業化、融合化、協同化的新特征。需求分層加速渠道服務專業化,團餐集采向定制化解決方案升級,連鎖餐飲向全程可溯源品控迭代,社區零售向即時生鮮場景滲透,這些也倒逼品牌基于渠道特性打造差異化優勢。線上線下渠道加速融合,據商務大數據顯示,2024年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實現15.8%的增長速度,顯示出線上渠道在拓展消費場景、提升流通效率方面的強大動能,更多企業加快布局全渠道運營,整合碎片化資源,優化消費體驗。此外,渠道合作模式也從傳統交易逐步邁向聚焦價值創造的深度協同,品牌商、渠道商、餐飲零售采購商通過數據共享、定制開發等方式,提升供應鏈響應效率,進一步實現共創、共生、共贏。
三是精益化管理驅動供應鏈價值加速重構。今年上半年,餐飲行業競爭持續加劇,消費分級趨勢明顯,與此同時,原材料價格波動、人力成本上升以及租金壓力加大,進一步擠壓著企業利潤空間。微利時代推動企業加速全流程精益化管控,以數字化手段優化資源配置,實現降本增效。隨著市場競爭格局進一步演變,預期更多企業將主動布局,推動供應鏈從 “成本中心” 向 “價值中樞” 轉變。
四是鮮食消費升級催生高標準供應鏈體系。在新消費理念的推動下,消費者對“新鮮”的定義逐漸從簡單的時間概念躍升為全鏈條品質管控的系統工程。鮮食消費背后供給端比拼的是極致供應鏈。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聚焦供應鏈關鍵環節,積極探索技術革新與模式升級,通過研發新型抑菌包裝技術,有效延長生鮮商品貨架期;持續加大商超、電商前置倉直采力度,縮短流通環節,推動鮮食供應鏈向更加標準化的方向去發展。
五是貿易變局驅動企業向全球運營轉型。在部分國家貿易保護主義升溫、全球貿易格局深度調整的背景下,2025年一季度農產品進口規模收縮,出口規模承壓增長,出口額以人民幣計同比增長6.8%。中國食材企業正通過重構貿易渠道提升供應鏈韌性。從出口來看,市場布局多元化趨勢明顯,越來越多企業將目光從傳統歐美市場轉向RCEP區域、中東、拉美等新興市場,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同時持續優化海外倉模式,進一步壓縮貿易周期,提升交付效率。從進口來看,企業通過區域化采購對沖貿易波動風險,頭部企業加速在海外布局區域采購中心,形成多樞紐的原料采購體系,將單一跨境供應鏈轉化為輻射狀的區域供應網絡。
在食材供應鏈現代化轉型取得成效的同時,我們應清醒認識到當前面臨的挑戰與瓶頸。從國際看,新增貿易壁壘,疊加國際航運價格波動、地緣沖突導致的物流通道梗阻,加劇我國進出口食材供應鏈風險。從國內看,食材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仍存短板:渠道暢通性不足,協同效率待優化,產銷信息不對稱導致“菜貴傷民、菜賤傷農”現象仍周期性發生;創新動能有待進一步激活,中小食材企業數字化滲透率低于制造業平均水平。
我們既要正視挑戰,更要把握戰略機遇。我國坐擁14億人口的食材消費市場,具備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供應鏈基礎,新型供應鏈基礎設施年投資保持較高增速,數字技術應用場景持續拓展。特別是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為食材供應鏈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為此,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是渠道鑄鏈,以人為本驅動渠道升級。在消費需求迭代升級的時代浪潮下,企業既要筑牢產品品質根基,更要創新構建情感價值生態,以情感共鳴激活消費新動能,讓品質消費與情緒價值同頻共振,打造消費體驗新范式。要深刻把握消費趨勢,以高質價比的產品供給滿足群眾對品質生活的追求。同時,立足國內大循環戰略支點,深度洞察不同渠道的消費特征,以全渠道融合發展為路徑,科學統籌產品定位與渠道布局,將分散的渠道觸點升級為協同高效的價值網絡,從而塑造更具強大輻射力、引領力的現代化品牌矩陣。
二是科創強鏈,鍛造數智化硬核實力。加強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依托科研機構與高校合作,培養和引進高端科技人才,形成強有力的人才支撐體系,為食材產業鏈供應鏈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同時,搭建供應鏈數字中臺,實現數據集成與共享,形成供應鏈各環節合作伙伴高效協同的 “數字生態共同體”,以“技術密度”構建競爭護城河,用算法優化餐飲零售的底層邏輯。
三是服務延鏈,打造場景化解決方案。加強需求洞察前置化,對餐飲客戶定制化需求,建立“大單品集約采購+長尾品敏捷響應”的雙軌機制;整合外部資源,提供全要素的價值服務,實現短價值鏈到長價值鏈的延伸。讓供應鏈從成本中心蛻變為價值引擎,以場景化解決方案為支點,撬動餐飲零售產業從“流量競爭”到“價值共生”的質變。
四是海外拓鏈,協同全球供應鏈資源。注重全球化供應鏈的多元布局,積極挖掘并利用來自全球各個供應商、供應環節的優勢,形成更大范圍內的協同效應,持續優化全球化供應鏈成本和效率。與此同時,注意全鏈路“風險管理”,打造應急資源池,形成“識別-評估-處置-復盤”的閉環管理體系,提升應對復雜局勢的能力。
食材供應鏈的發展關乎國計民生,也承載著產業升級的希望。讓我們以“通渠之勢”破除流通堵點,實現全鏈路高效協同;以“智鏈之能”優化產業生態,鑄就數字時代核心競爭力,共同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食材供應鏈建設的壯麗篇章。
最后,預祝本次會議取得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每日 推薦